诊家正眼-明-李中梓中的名言名句及经典语录如下:
1、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行脉中,卫行脉外。
4、食气入胃,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5、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乃可诊有过之脉。
6、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名曰寸口。从寸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关。
7、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死生,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
8、以左手足上去踝五寸按之,庶右手足当踝而弹之,其应过五寸以上,蠕蠕然者不病;其应疾,中手浑浑然者病,中手徐徐然者病;(蠕蠕,微动貌。浑浑,不清貌。徐徐,缓而迟也。)其应不能至五寸,弹之不应者死。
9、诊脉之道,先调自己气息。男左女右,先以中指取定关位,却下前后二指。初轻候消息之,次中候消息之,次重候消息之。自寸关至尺,逐部寻究。一呼一吸之间,脉行四至为率,闰以太息,五至为平脉也。其有太过不及,则为病脉,各以其部断之。
10、臂长则疏下指,臂短则密下指。三部之内,大小、浮沉、迟数同等,尺寸、阴阳、高下相符,男女、左右、强弱相应,四时之脉不相戾,命曰平人。其或一部之内,独大、独小,独疾、独迟,左右、强弱之相反,四时、男女之相背,皆病脉也。左手不和,为病在表,为阳,主四肢;右手不和,为病在里,为阴,主腹脏。
11、察脉须识上下、来去、至止六字。不明此,则阴阳虚实不别也。上者为阳,下者为阴;来者为阳,去者为阴;至者为阳,止者为阴也。上者,自尺部上于寸口,阳生于阴也;下者,自寸口下于尺部,阴生于阳也。来者,自骨肉之分,而出于皮肤之际,气之升也;去者,自皮肤之际,而还于骨肉之分,气之降也。应曰至,息曰止也。
12、初持脉,如三菽之重,与皮*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举指来疾者,肾部也。
13、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气也,其脉在中。浮者阳也,沉者阴也。心肺俱浮,何以别之?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肾肝俱沉,何以别之?然,牢而长者,肝也;举之濡,按之来实者,肾也。脾主中州,故其脉在中,是阴阳之法也。
获取诊家正眼-明-李中梓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