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水北-韩少功归隐乡野之作中最后主角的结局和内容如下:
66 哲学
路边小店里经常坐着一些闲人。我去买米的时候,几张陌生的面孔正在那里议论“*”。其中一位注意到我:“这位干部,你来说说看,这*选了好几年,还没选出来?几个什么代表,就这样难选?”
我笑着解释,这代表与那代表不是一回事。
“那八个‘看得见’和‘八个看不见’又何事?”
我没听过这一说法。大概是县乡领导机关的什么理论总结?我刚想猜一猜,对方又说到当年全民学哲学:“哎呀,你们当干部的要想吃就多吃点,要想拿就多拿点,我们也没意见。怕就怕你们结丝绊经!”
另一闲人也帮腔:“一听你们结丝绊经我就脔心冲!”
他们的意思是怕罗嗦,怕麻烦,尤怕书生们说理论。对于他们来说,理论好比辣椒水和老虎凳,一摆上来,足以让他们心惊胆颤脚杆发软。在这里,中国式的宽大也明显可见。他们似乎觉得干部多吃多拿,就像牛偷吃了禾,鸡偷吃了谷,虽不是好事,但只要不是太过分,也不算什么大事。
67 空山
去山上的路越走越窄,越走越荒,越走越静。前十几里路还勉强可以见到人迹。有人挑着竹子,或者是背着雨伞,在曲折小路上下山来,与我们擦肩而过。虽然不相识,但不会没有必要的客套。
“上去呵?”
“下去呵?”
或者由我们先搭腔:
“下去呵?”
“上去呵?”
或者多说几个字:
“挑这么多下去呵?”
“这么早就上去呵?”
不相识的人之间,一路上都是问“上去”或者“下去”,算是没话找话,不交自熟,还有点暗号接头的味道。
过了千石峒,前面就是无人区了,就没有接头暗号了。路边还偶尔冒出一处房舍,但人去室空,留下了房前一片荒草,隐约显现出田埂和小径的轮廓。土坯墙有的坍塌了,有的开裂了,墙根往往布满了青苔。一张主人遗弃的木犁插在地头,眼下已爬满了野藤,如同木犁突然发芽长叶,活过来了一般。
不难想象,前面那条溪边的青石板,以前也有过捣衣的声音,有过黄昏时分耳环或手镯的一闪。前面那座小石桥,以前也有过老牛带着小牛归来,牛背上可能停栖着静静的蝴蝶。这山静林幽之处,以前一定有过灯光温暖的窗口。在明晃晃的月夜或者雪夜,一定还有过纺车或摇篮吱呀吱呀的声音滚过水碾和水堰。但现在这里只剩下露珠依旧滴落,云雾依旧流散,还有腐叶如酱如酒的浓烈气味。连我们的脚步声也过于粗鲁和陌生,吓得一群大鸟扑拉拉惊逃四散,从废墟的断墙飞向山头。
获取山南水北-韩少功归隐乡野之作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