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城邦制度顾准中最后主角的结局和内容如下:
这些年来,除了译稿(熊彼得:《资本主义*和*主义》,罗宾逊夫人:《经济论文集》),会计学著作(《会计原理),《*会计的几个理论问题》)已先后出版以外,其他著作已出版的有《希腊城邦制度》,《从*主义到*主义》两书。即使将译稿和会计学著作除外,出版一本文集的条件也已具备。征询这些老朋友对出版顾准文集的意见是我此行另一件要办的事。他们的赞同和支持极大地鼓舞了我。
1931年的“九?一八”,当时的国民党*奉行错误的不抵抗政策,违背中国人民的民族意志,好端端地把我国东北三省送给了日本*。相距不到半年,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战争,又因为国民党*坚持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以签订屈辱的淞沪停战协定而使轰轰烈烈的这场*战争被迫停止。国士的沦丧,*的现实威胁,深重的民族危机,大大促进了当时一代青年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正像我国许多后来成为*主义的革命家那样,他们并不是生来就是*主义者,而是在寻找挽救民族危亡的革命道路的过程中,逐步发现并接受*主义的。1931年至1932年,顾准当时还是一个十六七岁的青年,但他已经开始在寻找我国的革命道路。我记得那时星期天他经常和三哥一起去东方图书馆,(东方图书馆位于上海闸北宝山路,与商务印书馆印刷厂毗邻:毁于“一?二八”炮火。)也经常从当时上海出版的外文报纸中寻找红军活动的足迹和动向。1934年初,以他和李建模为核心,成立了一个自发的*主义小组——进社。进社的成员奉行“坐而论,不如立而行”的宗旨,积极寻找党的组织,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可以这样说,从1934年至1956年,他是一个革命的实际工作者。在担任江苏省委职委书记期间,虽然也曾写过不少文字,但是这些文章大体上都属于阐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或则对于当时的实际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性的评论。将近10年前,当时和顾准在一起工作并且熟悉他利用笔名的一位老朋友,非常热心地把顾准当时发表在《职业生活》(江苏省委职委主办,公开发行)上的文章,不遗余力地抄录下来给了我,数量居然也很可观。他的好意我当然应当感谢,不过,这些文章大抵属于时论性质,因此未收进本文集。
获取希腊城邦制度顾准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