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2006年第3期中最后主角的结局和内容如下:
总得有个说法吧?可是,我不知道到哪里去找结论?
咸宁五七干校是横扫文化人、文化人斯文扫地之后对中国文化的处罚与禁锢。早在反右后期就有精神传达下来:
他们(指作家们)要是不下去,派几个团把他们押解下去!你不下去我就不开饭!办五七干校美其名曰“毛主席派来的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可是你骗不了贫下中农,当地民谣说得好:“麻秆腿、五七宝,穿得破,吃得好,手上戴块罗马表;五七宝、抡大镐,种得多,收得少,想回北京回不了。”知识分子文化上的愚昧成全了疯狂的*,这个*何其深刻!至于*和干校还有没有什么收获,我想,天地万物,祸兮福所倚,总会找出些有用的东西来的。记得1956年底作家协会的一次肃反总结会上,刘白羽同志的总结报告刚一结束,陈企霞就要求发言,他的这句话我记得很清楚:“一定要说还有多少收获的话,那么,一座宫殿烧毁之后,还能收获一大堆木炭吧!”如今想来,一切被烧毁的历史,总还可以在它的余烬里拨弄出数量不少的金银财宝出来,也许会在余烬中发现搏斗者的一息尚存的身躯和战斗者目眦尽裂的尸体,进而发掘出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精神金矿和文化金矿,正像咸宁朋友现在正在做的那样。贵在精神。不说整个咸宁五七干校出了多少硬骨头,也不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4连)在大会上反对打骂“五一六分子”的韦君宜,单就作家协会(5连)来说,真正的战士如敢于犯颜为“五一六分子”请命的郭小川们全身都是宝。我非常赞同资深的批评家洁泯在接受李城外访谈时所说的话:“向阳湖的主流是它的悲剧性”,“整个干校是一场灾难。要尽量把群众的心里话道出来,而不能单表劳动的欢乐、丰收的喜悦。”
灾难的内涵是财富,但灾难就是灾难,一点不能含糊;还历史真面目,不可违心地享用苦难,也一点不能含糊。物极必反,多难兴邦,历史的灾难将为历史的幸运所补偿(*语意)。
1999年12月4日为《中国作家协会在五·七干校》一书而作
我家的彩虹
聂华苓
聂华苓1925年生于湖北应山县。1949年去*,开始发表作品。1964年赴美定居,后与丈夫安格尔共同创办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已出版短篇小说集《翡翠猫》、《一朵小白花》、《*轶事》及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等。
获取当代-2006年第3期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