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房地产这些年中最后主角的结局和内容如下:
很多来不及自己建设福利房的单位全部在市场上团购商品房分给职工,有的单位一买就是上百套,甚至数百套。一向供大于求的楼市需求突然陡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的“繁忙”景象。在北京,三环之内的商品房很快被各单位一抢而空。广州老八区住宅的成交量比1996年*了近1.5万平方米,房价也顺势上升,达到5615/平方米,比1996年涨了483/平方米。
正文 1998,住房制度 彻底转身(8)
2010-4-14 16:08:53 本章字数:1257
为了搭上福利分房的“末班车”,很多人开始想方设法做最后冲刺,甚至连婚姻这种前因后果的程序都打乱了,福利分房成了“闪电式”结婚的催化剂。
“就为了赶房改末班车,我才被迫结婚。”提起房改,邹小伟笑地说道。邹小伟是土生土长的广东湛江人,工作后一直与父母住一起。由于单身,单位的福利分房一直轮不上他。到了1998年,听说福利分房要取消了,今后单位不在分房。当时才27岁的邹小伟,和现在的妻子还刚认识100余天,根本没想马上结婚。可他不断看到周边不少同事都在争分夺秒“抢房”:有的还没女朋友,就立刻到乡下相亲找了个女孩结婚;有的结婚没几年,已经分过一套房子的,听说30岁以上的大龄单身青年也可以享受房改待遇,立刻与另一半“假离婚”,然后“净身出户”,再在单位申请一套;还有的为了能分到房子,就向领导送礼……
邹小伟看到后,也非常心动,心想:房子是他的一辈子的事,以他当时每个月一千元左右的收入,要到市场上买一套房,简直比登天还难,错过了这村就没那店了。于是,他与当时的女友一商量,决定“为了房子”而结婚。于是邹小伟一边筹办婚礼,一边向单位按程序申请房改房。终于,在两人拿到结婚证两个月后,邹小伟也如愿以我来偿拿到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房子。“除去我们的工龄抵的房款加上房子本身的折旧费,这套房我们只花了3万7千元就拿到了。” 邹小伟说,当时按照市场价格,一套这样的房了要二十多万元呢。
当时流行的一则笑话讲,某单位要进行最后一次福利分房,分配方案中有这么一条:一年工龄计一分,如是已婚,则加三分。某君心底一算,自己就差一分。情急之下,他在一家杂志上刊登了如下征婚广告:“某男,年轻有为,爱好广泛,有住房,为解决个人人生大事,现征一有意者共同生活,年龄不限!相貌不限!性格不限!男女不限!”
获取我们房地产这些年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