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露晚年丁玲生活思想状态-丁玲办中国中最后主角的结局和内容如下:
谈到《中国》,他说:“《中国》对我来说,更有魅力,也是更能发挥我的长处的新刊物。”“丁玲生前对我说过,我老了 ,等我死了,刊物更不好办了。”“中国作协系统的刊物每个月有编辑月会。1986年下半年《中国》停刊前,我代表《中国》去参加。‘牛汉哪,你走错门了。’唐达成对我说。 我说,‘我没错。你走你的路,我走我的路。’我知道,唐达成的意思是我不要走丁玲那个门。”
谈到丁玲时,牛汉说:“她太深广了”,“丁玲比较复杂,中国的大人物都如此。”“*写过丁玲,片面,他不完全了解丁玲。丁玲‘左’的话,为什么同意让一帮年轻人负责 编《中国》?”“丁玲没有官架子,从来不板着面孔说话。”“我对丁玲很尊敬,把她当长辈,也感到很亲近,没有下级对上级的感觉。大家都叫她丁老太。”“1985年冬天,《 中国》开过一次编辑会,改成月刊。丁玲意识到了,她去世后,《中国》肯定要被停刊,或者改变领导。《中国》内部也很复杂。丁玲很谨慎,办刊物,很认真。她知道难,但我 了却了她的心愿,没有背叛她。”
1986年3月4日,丁玲逝世。
1986年10月16日,中国作协党组做出《关于调整〈中国〉文学月刊社的决定》,内容有四条:“一、《中国》创刊一年多来,为繁荣文学事业做了一些工作,但根据当前文学工作 的发展和作协各个刊物的布局需要,决定将《中国》划归作家出版社,保留其刊名,由月刊改为季刊,以发表长篇小说为主。二、该刊领导机构要相应地做出调整。编辑部人员根 据工作需要和本人意愿做出妥善安排。三、有关《中国》文学社的资产、财物均统一交作协办公室处理。四、希望《中国》编辑部同志继续办好今年的刊物,并共同做好其它善后 工作。”
牛汉说:“丁玲尸骨未寒,他们就向《中国》下手了。得下手时就下手,他们也真下得了手。”
附录:《中国》备忘录——终刊致读者(1)
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天,由我们来写《中国》文学的终刊辞。
中国新文学,自鲁迅等先驱者筚路蓝缕,六十余年,与人民共经忧患,迈着沉重的步履成长。在经受历时十年的“*”的劫难之后,终于复苏崛起,进入可以产生希望的 新的历史时期。改革热潮澎湃,“双百”方针逐步得到落实,“大团结、大繁荣、大鼓劲”的号召温暖和鼓舞人心。正是这样明亮的文化背景,使《中国》文学杂志的诞生成为现 实。回忆创刊之初,主编丁玲同志,这位在鲁迅旗帜下为新文学事业奋斗了半个多世纪、受“左”的错误*极深的老作家,曾那样激动地说:“在当前这个历史时期,我压抑不 住从心底迸发出的*,愿意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全部拿出来,尽力办好这个刊物。”“《中国》文学双月刊没有门户之见,容纳各种不同的风格流派,给在艺术上有所创新、在 思想上有所创见的作品留出很大的篇幅。”八十高龄的丁玲同志身体力行,实践了她的诺言,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她操劳到最后一息。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丁玲同志的艰苦努 力,这个刊物能够出现,并不断克服自身的弱点,进一步成熟起来。丁玲同志的逝世,给《中国》的命运投下巨大的阴影,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获取披露晚年丁玲生活思想状态-丁玲办中国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