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科幻世界二十年摘要
在寒风呼啸的日子,编辑们骑着自行车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去组稿去征订刊物;在电梯停开的时候,几个编辑硬是靠肩扛手抱将上万册图书运上十楼;在运输紧张的关键时刻,主编脱下高跟鞋蹬上三轮车;在作者写稿“卡壳”时,编辑与作者一起反复讨论,通宵达旦那时候,专业作家的位子,经商发财的路子,对编辑都是极大的*,但是,最后的选择还是——坚持把刊物办下去。
主要讲的人物和事物
本刊编辑部科幻世界二十年主要讲的人物和事物有:世界、科幻世界、编辑部、科幻、中国、科学、编辑、世界、读者、国科、国科幻、文艺、中国科幻。
本刊编辑部科幻世界二十年是什么类型的小说?
本刊编辑部科幻世界二十年的小说类型是科幻小说主要内容。
本刊编辑部科幻世界二十年的作者是谁?
本刊编辑部科幻世界二十年的作者是:佚名。
本刊编辑部科幻世界二十年部分内容免费阅读
本刊编辑部科幻世界二十年主要内容讲的是:
1998年,《科幻世界》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杨潇社长被评为“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
从1818年玛丽·雪莱发表世界上第一篇科幻小说开始,一百八十年来包括科幻影视、科幻绘画在内的“科幻热”席卷全球,经久不衰。
起步很晚的中国科幻终于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1998年8 月,《科幻世界》的代表出席了在美国举行的第56届世界科幻大会,被邀请在主席台就座。
当赫尔博士宣布《科幻世界》是全球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时,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院士的泪水,老外的掌声,是二十年历程最简洁的诠释。
套用《红楼梦》里的一句话,“二十年辛苦不寻常。”
频频受挫,苦苦求索
1979年春天——三中全会后大地刚刚开始解冻的第一个春天,科学的春风吹绿大地,应运而生的《科学文艺》《科幻世界》前身)开门 大吉,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
1980年的最高发行量达到20万册。
短暂的繁荣很快过去,随着科学热和文学热在中国的大降温,《科学文艺》每况愈下,从巅峰很快跌入低谷,同时,“科学文艺”也逐渐暴露出自身因素的不足。
由于套用苏联三十年代科普作家伊林关于“用文艺来普及科学知识”的理论,“科学文艺”顺理成章地被理解为科普工具。
当时,十年“*”形成的精神饥渴使读者“饥不择食”,所以刊物能在当时的环境下繁荣一时,编辑也不费多少力,什么科学散文、科学诗、科学报告文学、科学小品,只须贴上“科学”标签,便是“科学文艺”。
热之后便是冷,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加之郑文光卧病,叶永烈改行,童恩正出国讲学,本来主力作者不多的科幻界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在最困难的日子里,处于稿荒的《科学文艺》召开了青城笔会。
那个冬天,阴雨绵绵,老编在火车站苦苦等候,准备迎接笔会作者。
可一封封“因故不能来”的电报,像腊月的风,把老编的心都吹凉了。
可是,面对已经到会的作者,老编个个笑逐颜开——那是何等苦涩的笑呵。
获取本刊编辑部科幻世界二十年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