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管理日志中最后主角的结局和内容如下:
2007年4月接受《民营经济报》的采访
背景分析
中国商界已经出现了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企业家。北大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在一个文化论坛上曾如此概括“80一代”:“他们是独生子女,赶上了历史上最富裕时期。他们要买书,于是郭敬明成了文化英雄;他们要玩游戏,于是陈天桥成了网游大亨;他们要看电影,于是《头文字D》卖座。”那么,当这些还带着孩子气的年轻人要闯入商业世界,又会带来什么呢?
同样是25岁,25岁的张瑞敏和柳传志肯定连CEO、总裁这样的词听都没听说过,张瑞敏35岁当上青岛电冰箱厂厂长,柳传志年过40才开始创业。他们会怎么看待现在这帮乳臭未干却毫无怯色的25岁的CEO、总裁们?会说些什么?其实他们是同一类人。只不过冒险、创新、叛逆、决断,这些真正企业家身上的永恒基因在不同的时代,呈现出了不同的形态。和张瑞敏、柳传志、王石等人创业时那个受限重重、对外界普遍一无所知的时代相反,这些“80后”企业家所在的是一个选择重重、信息泛滥的年代。但这种背景的差别无法抹去未来道路上这些25岁CEO将要面临的考验与磨难,比如对外部环境的尊重和认知。
行动指南
寻找跨越时代的永恒基因。
12月9日
企业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在中国还有一些像我这个年龄段,或者是比我年轻一点的五六十岁的企业家。我们经历过中国的困难时期,所以我们感觉自己很幸福,在自己中年的时候赶上了改革开放,赶上了好机会。因此,我们很本能地去关注大局,去关注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也很本能地把自己的命运、企业的命运跟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觉得我们企业家要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2007年4月接受《民营经济报》的采访
背景分析
与柳传志同年龄段的企业家都有很强的产业报国的使命感,比如*执政时期的长虹就喊出“以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口号,任正非也在多次内部讲话中提到华为对民族通信产业的重要性和使命感,而柳传志在1994年春天抗起民族产业大旗的请命也成为中国信息产业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今天的联想控股在自己的愿景中也如是说:以产业报国为己任,致力于成为一家值得信赖并受人尊重,在多个行业拥有领先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化控股公司。
获取柳传志管理日志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