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短文1沉默的大多数中最后主角的结局和内容如下:
这一遭遇使他从很小就学着用自己的判断力来找寻真理,他就找到了自由人文主义,并终身保持着对自由和理性的信念。
小波在一篇小说里说:人就像一本书,你要挑一本好看的书来看。我觉得我生命中最大的收获和幸运就是,我挑了小波这本书来看。我从1977年认识他,到1997年与他永别,这20年间我看到了一本最美好、最有趣、最好看的书。作为他的妻子,我曾经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失去了他,我现在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小波,你太残酷了,你潇洒地走了,把无尽的痛苦留给我们这些活着的人。虽然后面的篇章再也看不到了,但是我还会反反复复地看这20年。这20年永远活在我心里。我相信,小波也会通过他留下的作品活在许多人的心里。
樱花虽然凋谢了,但它毕竟灿烂地盛开过。
我最最亲爱的小波,再见,我们来世再见。到那时我们就可以在一起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再也不分开了。
□ 作者:王小波
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生平年表
1952年5月13日 出生于北京。
1968~1970年 云南农场知青。
1971~1972年 山东牟平插队;后担任民办教师。
1972~1973年 北京牛街教学仪器厂工人。
1974~1978年 北京西城区半导体厂工人。
1978~1982年 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学生。
1982~1984年 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教师。
1984~1988年 美国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88~1991年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讲师。
1991~1992年 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讲师。
1992~1997年 自由撰稿人。
1997年4月11日 逝世于北京。终年45岁。
□ 作者:王小波
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年谱简编
1952年5月13日 出生
5月13日,王小波出生于北京一个干部家庭。此时正值“三反”运动期间,家庭境况突发变故,这一突变对王小波的人生产生极大影响。他的名字“小波”就是这一事件的记录。
获取流行短文1沉默的大多数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