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声何处的结局是什么?(主角最后怎么了)

都志峻2023年06月30日 10:56 阅读 (12) 都市,言情小说结局

笛声何处中最后主角的结局和内容如下:

笑也好,骂也罢,都非余秋雨所能左右,他能掌握的,不过是自己手中一支笔。

好像是余秋雨自己说过要封笔,此话只能一笑置之。现如今还不是推出新书《笛声何处》?说是新书,其实是旧作重新整理。十二年前,余秋雨应《联合报》之邀,在台北*图书馆发表了一次有关昆曲的演讲。演讲之余,还与白先勇作了一次有关昆曲之美的长篇对谈,发表于《*》。那是余秋雨第一次到*,《文化苦旅》还没有在*出版,因此余秋雨留给*的第一印象是一个昆曲研究者。此番《笛声何处》的出版,是余秋雨把十二年前在*的演讲和有关篇什整理成册,意在捕捉昆曲的笛声。

昆曲对现代人而言,颇为陌生。然而,按余秋雨的说法:“昆曲曾经让中华民族痴迷了两个多世纪。大致说来,整个十七世纪和整个十八世纪,也即明代万历年间至清代乾嘉之交,基本上属于昆曲世纪。不仅中国戏剧史上没有其他一个剧种能与之比肩,而且即使在整个中国艺术史上也很难找到更多这样的现象。”

昆曲被称作“百戏之祖”、“中国戏曲活化石”,演唱、表演、服饰、道具、乐器都有严谨的准则,后来崛起的戏曲,包括京剧,均深受其影响。当年风靡之时,从皇亲国戚、士大夫到平民百姓,都为之倾倒。每逢中秋,苏州的虎丘曲会,从早到晚,吸引来自各地的文人雅士、曲家、老百姓到千人石上唱曲,盛况更胜今天的流行歌曲大赛。2001年,*教科文组织设立“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世界上共有19个文化活动和口述文化表现形式被首批授予。昆曲艺术便为中国第一个“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余秋雨的朋友之中,白先勇对昆曲的痴爱,当世少有,他在《我的昆曲之旅》中说:“昆曲是最能表现中国传统美学抒情、写意、象征、诗化的一种艺术,能够把歌、舞、诗、戏糅合成那样精致优美的一种表演形式,在别的表演艺术里,我还没有看到过,包括西方的歌剧芭蕾,歌剧有歌无舞,芭蕾有舞无歌,终究有点缺憾。昆曲却能以最简单朴素的舞台,表现出最繁复的情感意象来。试看看张继青表演《寻梦》一折中的‘忒忒令’,一把扇子就扇活了满台的花花草草,这是象征艺术最高的境界,也是昆曲最厉害的地方。二十世纪的中国人,心灵上总难免有一种文化的飘落感,因为我们的文化传统在这个世纪被连根拔起,伤得不轻。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种戏剧艺术,曾经有过如此辉煌的历史,我们实在应该爱惜它,保护它,使它的艺术生命延续下去,为下个世纪中华文化全面复兴留一枚火种。”余秋雨则在《笛声何处》中说:“一个民族的艺术精神常常深潜密藏在一种集体无意识之中,通向这个神秘的地下世界需要有一些井口,昆曲,就是我心目中的一个井口,你们即便不喜欢它,也无法否定它是井口。”此书可视作两人志趣的遥相呼应。

获取笛声何处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

原文链接:https://www.maizis.com/c-xx01/p-220316020342237

以上内容来自麦子文档原创整理,如有问题,请发送邮件致客服进行反馈!

相关文章

  • 笛声何处小说txt下载

    笛声何处下载文件格式为txt格式,文件大小约:147.59KB,原著作者是佚名,笛声何处主要讲述的内容为:...

  • 笛声何处的结局是什么?(主角最后怎么了)

    好像是余秋雨自己说过要封笔,此话只能一笑置之。现如今还不是推出新书《笛声何处》?说是新书,其实是旧作重新整理。十二年前,余秋雨应《联合报》之邀,在台北中央图书馆发表了一次有关昆曲的演讲。演讲之余,还与白先勇作了一次有关昆曲之美的长篇对谈,发表于《中国时报》。那是余秋雨第一次到台湾,《文化苦旅》还没有在台湾出版,因此余秋雨留给台湾的第一印象是一个昆曲研究者。此番《笛声何处》的出版,是余秋雨把十二年前在台湾的演讲和有关篇什整理成册,意在捕捉昆曲的笛声。

  • 笛声何处的名言名句(经典语录)

    一赞一好,一字一声血,几令善歌人,唱杀虎丘月。相从数年,申生心事我岂不知!他闻我病甚,将有他故,故以此开释我。从浪漫主义这个命题衍生出来的意义不可尽数,然而‘自由’与‘感情’这两个紧相关联的概念却是培植浪漫主义的各种含义的最肥沃的土壤。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