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索耶的科幻写作讲堂-全集中最后主角的结局和内容如下: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说话时会偶尔带上一些感叹词句(“我的天”),或是用上非常随意的称谓(他们会用“伙计、家伙”而非“先生”,用“ 大洋”而非“美金”),并且还会用上大量缩略词。我们还可以注意到,当描述一件过去发生的事情时,许多人会用上现在时而非过去时态(如“他对我说”,而不是“他曾经对我说”)。
我们再看看第一个例句,当事人双方谈话时直呼其名。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绝少直接称呼正与之交谈的人的姓名:你知道和你聊天的人是谁,对方同样如此。
在上面列举的第二个实际对话例子中,还有这几个特点:当向第三方转述与他人的谈话内容时,我们通常是直接引用他人的话语;对话中,我们总是乐意把场景“表演”出来,而不仅仅是描述(“然后‘乓’的一声,我就躺在人行道上了”)。无可否认的是,如果没有“表演”,词汇本身常常是无法传达我们所想表达的意思的 ——当然,当口角发生时,说话的人可能就站在人行道上;但是,这里用上“躺在人行道上”的意思是说他被打倒了。
现在我们来看看,上面两个例子哪个更好些呢?显而易见,第二个更有趣儿,更引人入胜;但是,第二个对话读起来也有些费神,因为逼真程度有点儿过了。“你瞎掰”这种说法在小说的对话中很少出现(通常仅仅表示说话的人没受过什么教育,尽管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人都会那样说话)。另外说话时的断断续续(“嗯嗯 ”),以及无益的重复(“他对我说——他说”)应该被忽略。在短篇小说中,我可能会使用以上第二个例句的对话方式;但在长篇小说中,由于读者要坐下来一直读上数百页,我很可能采用如下折中的方式:
“我的天啊,伙计,怎么了?”
“刚才我在街上走着,有个家伙朝我走过来,我就问了一句:‘嗨,哥们儿,怎么啦?’他对我说:‘你欠我一百大洋。’我说:‘你做梦吧你。’然后‘乓’的一声,他揣了我的屁股一脚。”
当然,你笔下的所有角色并非都要采用同样的方式讲话。最近,我读了一则故事,其中有好几十行的对话如下:
“可互换的?”他说,“你说角色是可互换的,这话是什么意思?”
获取罗伯特·索耶的科幻写作讲堂-全集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