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暴力的黑帮经济学-经济黑帮中最后主角的结局和内容如下:
正如我们在本书中已经了解到的,并非所有*都是“善意的”,许多*是*的、具有攻击性的,但对于大多数民众而言,在一个并不完美却相对稳定的政治体制下生活比遭受对内战的恐惧强得多,这些民众承受着暴力、混乱和灾难折磨的重重痛苦。
塞拉利昂再次证明这些原则仍然有效。在20世纪70~80年代,该国由总统西亚卡·史蒂文斯(Siaka Stevens)掌权,当此君于1985年卸任时留下了严重的*、猖獗的钻石走私以及经济下滑等一系列问题。如同填满非洲“后独立时代”万神殿的经济黑帮(如刚果*共和国的蒙博托、乍得的伊德里斯·德比)一样,史蒂文斯着手降低国家管理机构的等级,他将此视为对其绝对统治和窃取国家财富的能力的一种威胁。如果史蒂文斯基本完整地保留塞拉利昂的*组织,战争本可以终止。在20世纪90年代内战达到顶峰时,该国几乎陷入无*状态,这为现代非洲民族国家的失败提供了例证。
战后*认识到了塞拉利昂存在的种种失败,进而推动加强该国*的职能,实现*管理的升级。在占领军的帮助下,2001年流亡海外的塞拉利昂当选总统回到国内,开始国家重建,以确保像以史蒂文斯为首的这样的经济黑帮不会再次掌权。在全国范围内举行*选举,成立新议会,而且众议院议员地方理事会得以恢复(在史蒂文斯统治时期曾遭废除),这使得民众在地方事务中有了发言权,增强了*为地方开展公共服务的能力。重整武装力量和警察部队,为这皮地人涨薪4倍。在2007年总统大选前,各党派开展了激烈的内部初选,甚至进行了副总统辩论,这在塞拉利昂历史上尚属首次。在政治权力的*和积极的驱使下,特别是在年轻选民中,反对党赢得了全面胜利,执政党则和平退位。
该国刚刚开始的经济复苏与其政治改革同步进行。年经济增长率一直维持在7%左右,尽管该国是从战后跌至谷底的生活水平起步的。虽然面临再次爆发叛乱的威胁,但外国投资还是大量涌入,特别是在采矿业。但并不仅仅是外资驱动了其经济的迅速增长,*也为失业在家的年轻人创造了大量公共建设方面的工作机会:重新粉刷建筑物和道路上的指示线,看管公共停车场。也许借鉴了博茨瓦纳“干旱救济项目”的成功之处(第六章中对其进行了介绍),尽管战争造成的创伤仍清晰可见,如今的塞拉利昂却已经开始走上一条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复兴之路。
获取腐败、暴力的黑帮经济学-经济黑帮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