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中最后主角的结局和内容如下:
那些日子,是我们的青春岁月和诗歌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即使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仍旧是有声有色的,虽然贫穷,但是却充满了*,和我们对未来即将展开的岁月的强烈渴望。
后来我毕业到了北京,他在武汉干了几年,当过记者、编辑,后来去了广州,前几年他又来了北京,在一家软件公司当管理人员,他接着写起了小说,这使我很兴奋,而且一上来就是长篇小说,我就更兴奋了。因为我们当初的一批文学同好,坚持下来的并不多。我有一个同学,他毕业后,出于生计,养过家养野猪,还养过家养野鸡,生意非常好,可是他仍旧没有放弃写作,前些日子,还给我邮寄过来他写的一部中篇小说集,写的全部都是农村基层生活,那些乡霸县霸,县官现管们的事情,很有意思。也是一个坚持下来的范例。
我就觉得,文学对于我们来说,就像是一种永远的*,一种对现实生活的校正,一种对梦想破灭的补偿,一种对形式和回忆的迷恋,一种对隐秘内心的编码。为什么生活在今天如此的动荡转型社会,时代的噪音如此强烈,城市的喘息如此焦虑,我,那位同学,还有周瑟瑟,仍旧愿意并且相信以文学的方式继续构筑生活?答案不言自明。
因为和周瑟瑟很熟悉的原因,我喜欢在他的这两部小说里面寻找他生活的影子,和生命的踪迹。
我发现,这两部长篇小说有着完全不同的质地,写作时间稍早的《暧昧大街》,虽然名字今天已经被修改得十分煽情了,但是却是一部内省的作品,是他诗人身份没有消退时期的写作,充满了想象和幻想的成分。小说里面出现了一个医生,这个医生喜欢出没于一个叫"企鹅大街"的大街,这样的含有隐喻成分的设定,都和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有关,和小说诗学有关。小说中的医生,可以看成是作者内心投下的一个影子,这个医生不仅要给别人治病,而且还要面临自己的疾病--今天,谁又不是病人呢?这部小说的叙述语调很轻巧,*数字分列的章节并不长,所以规定了小说本身发出的声音,必定是愉快的,短促的,带着一些稍微抑制的*的*和喘息,尖叫和尖叫了一半的尖叫。而且,这部小说我可以看见周瑟瑟语言上和诗歌训练的关系,诗的语言使小说的语言充满了透亮的色彩,类似于突然被透明的玻璃割伤了你的手,虽然有瞬间的疼痛,但是透明的快乐和些微的受虐感,恰好地表达了他对内心逐渐敞开的生活的一种欣悦展示。
获取苹果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