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双月刊 3中最后主角的结局和内容如下:
现在回头检视,总的感觉是热闹有余而让历史留下的成果很少,而能体现成果的差不多都是上个世纪前期(这里指的是成名、成长或出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的人,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很多人主张从事中国画艺术的人“三分画画,七分读书”,有人说“二分写字,三分画画,六分读书”,还有人说“二分练字,二分练画,五分读书”,都是主张读书、练字比画画更重要,有人对此不理解,以为矫情。其实这是由中国画的特性决定的。中国画的基础是书法,更主要的是作者个人整体的文学修养和艺术修养的总成。任何一个成功的中国画画家,最终都可以归结到他对中国文化的个人修养程度。
泽琦追求、探索中国画艺术虽然已有二十多年,已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在当前这个浮躁的时代,还算是沉得下心的。他自称“磨刀背的人”,也可以看出他对传统尊崇和苦学的态度,相比那些希望一夜成名、一月创立“风格”的画人,他这种精神和做法,尤其值得肯定。因此,笔者说他走的是“正途大道”。
诚然,泽琦在中国画学习方面还是有一些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泽琦虽然有中文系本科四年的文化基础,近年也写了一些五言、七言诗,比一般画人有更深的文化底蕴,但对中国古代文化学习还不够,泽琦的优点是学得精,看的东西记得住、用得上,缺点则是读得少,读得不系统。诗词的平仄比较起来还是小问题,对中国画历史的学习则必须下大工夫、笨工夫,不仅要有重点学,而且还要系统学,一个中国画画家对于中国绘画史的精熟和研修将直接导致其风格的选择和走向。近年来,泽琦因为生活所迫,赶画较多,平日节假日都很少休息,要静下心来读点书只有靠自己挤、钻,亲友体谅。但从长远看,这个工夫还是必须下的。
在技艺方面,泽琦还需在书法、金石方面“磨刀背”。他虽有一定的书法基础,但近年赶画压头,杂务缠身,几乎没有专门练过字,印谱虽然读得一些,但动手治印极少。而书法基础是中国画技艺的基础,无论用墨用笔、线条功夫、墨法掌控无不以书法为本。所以书法涨画就涨,两者是相辅相承的。
也许,无论读书、写字,泽琦心里都懂,但要按照想法去实施就会有许多具体困难,对于像他那样的聪明人、性情人,特别不愿意拒绝别人的人,执行力才最重要。
获取芙蓉双月刊 3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