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僚问答-清-刘衡中最后主角的结局和内容如下:
以何者为要曰三者皆居官之要。而勤则其尤要者也。不勤则事多拖累。夫民之畏拖累。不必命盗重案。但系寻常户婚田土等细故。亦不必名列被告也。但列名人证。尽足破家。庸吏庸。言所载理讼十条之第三条。曾谆切讲明勤字之理矣。其余九条。无非推广勤字之意。至于官果爱民。则更有一字最要者曰简葢官以一人理一县之事。即极小之缺。案牍必多。棍蠹乘官繁宂。便敢作弊害民。其最简之法。自以前条所言多驳呈词为第一义。次则莫如票唤人证时。择其不甚要紧迹近牵控者。酌量摘出。免其票唤到案。于唤票内其人姓名之旁。钤用此人不必定令到案图章一颗。又于票尾书明今将不必定令到案人证共若干名开后。然细思之。与其差票内摘出免到不如于批呈时。即将某人不甚要紧。似是牵控。可以免唤到案缘由。批于词尾榜示尤为简易。尤能保富安良也。
○讼案可讯即讯纵有一二人不到亦可讯结不必俟唤齐方讯亦例有专条
或问摘令人证不必到案刁民或疑书吏作弊抽删。得毋启上控之端乎曰此系遵例而行。向上控之有。查诬告门有听断时纵有一二人不到。即据现在人犯成招。不得借端羁延一条。予奉行已久。犹忆在某县摄篆时。因恪奉此例。邑民颇知感诵。自是令出惟行。后任某君。聪明才力。十倍于予。操守亦好。予方敬服之。而百姓怨之。予不解其故。洎予守成都。其邑有绅耆数人来谒。予诘以后任某君居官甚好。何以不得民心。佥称某公事事都好。惟每遇讼案。必照原呈所开人证姓名逐一唤齐然后审讯。倘有一名不到。必阁案数日。必俟到齐然后讯断。以此棍蠹得以肆其讹诈。吾民不堪其扰。予因叹某公有爱民之心。但不得爱民之法。而病民遂至于此。闻其人最信门丁。门丁绐以人证未齐。倘就现在人犯遽行审讯。则案情不确。恐致上控。某君信之。不悟其破民家而招民怨也。予乃益服 圣人制律定例之精意。所以剔除蠹弊者无微不至。后接见本属十六州县寅僚。必以此条谆切叮嘱。劝其力行。已而各属上控差役索诈之案渐少于前矣。衡至愚极陋。仰荷 圣恩高厚。以一知县不十年擢至道员。自问无一可报称者。惟在任奉行此条及前所引先将原告穷诘一条甚力。略能保全富良。庶稍稍图报 天恩于万一。在川七年八任。所到之处。诸父老不以予为不德。辄予信予服也。亦只是实力奉行以上两条。可审即审。可结即结耳。
获取蜀僚问答-清-刘衡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