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庐精舍藏稿-明-胡直的结局是什么?(主角最后怎么了)

缪展畅2023年10月19日 08:01 阅读 (17) 探险小说结局

衡庐精舍藏稿-明-胡直中最后主角的结局和内容如下:

是故性善与性相近一语也,而好言者自异之也,子又奚疑理为?」(《续问上》,第663页)

知行

客有与先生论学者曰:「学在行事。」先生曰:「然。行事在存心。」异日复论曰:「学在修身。」先生曰:「然,然。修身在正心。」弟子曰:「请尽其旨。」曰:……(《续问上》,第666页)

问:「天命之性果兼物乎?」曰:「物无非性也,而人为全。若《中庸》所言天命之性,则专属人,未始兼物也。故下即言率性,言修道,岂物能率性修道哉?《书》曰:维皇上帝,降衷下民,若有恒性。言下民则亦未兼物也。是故率性修道,尽人物天地者,其责在人。」(《续问下》,第676页)

问:「《中庸》首章自修道以下不复言性,何也?」曰:「独知即性也,中即独知之未发者也,和即独知之发而中节者也。」曰:「发与未发,异乎?」曰:「发与未发,时也,而独知则一而已。辟之镜焉,未有物之先,镜炯然者无增也,既有物之后,镜炯然者无减少也。故未发而谓之中,中即和也。发而中节谓之和,和即中也。无有内外,无有动静,无有先后。故曰:未应不是先,已应不是后。何者?性一故也。」「然则求喜怒哀乐未发以前气象,则何如?」曰:「岂独未发时无气象,即已发时亦无气象。有气象者,是意想方所为之也。而况求之有先后乎?此则意象纷纭。辟诸皎日,而加以灯炬,无论未发已发,皆非其真体矣。」曰:「然则养其未发以为发而中节之基,可乎?」曰:「犹二之也。夫致中和者,固不能离和为中、离中为和也。」(《续问下》,P677)

问:「独知自朱子言之,然尝考而证焉,《易?复卦》之翼曰: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又曰:复以自知。孔子诲由,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则古之语独知也审矣。」曰:「岂唯是!向所谓中、所谓帝则皇极、所谓矩、所谓灵,则舍是奚取则哉?《诗》曰不愧屋漏,曾子曰自慊,子思曰内省不疚,孟子曰行有不慊于心,皆独知之始功也。百姓日用,畴非此?然而不自致其知,故君子之道鲜。使致其知,则君子矣。虽然,世之言独知者,类皆以念虑之始动者当之,是亦未致其知者也。」曰:「独知何如?」曰:「夫独知者,宰夫念虑而不以念虑着,贯乎动静而不以动静殊也。唯得于几先者为能慎独。」(《续问下》,P677)

获取衡庐精舍藏稿-明-胡直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

原文链接:https://www.maizis.com/c-xx01/p-220317230320882

以上内容来自麦子文档原创整理,如有问题,请发送邮件致客服进行反馈!

相关文章

  • 衡庐精舍藏稿-明-胡直小说txt下载

    衡庐精舍藏稿-明-胡直下载文件格式为txt格式,文件大小约:22.58KB,原著作者是佚名,衡庐精舍藏稿-明-胡直主要讲述的内容为:即如好恶是觉照,无有作好作恶是良知,亦即是本然天则者也。 来教所谓不以己私参之者,故已得之,若专认能觉能照能感应无穷者即谓之良知,则凡人之作好作恶、*知巧识、狂慧苛察顷刻之间*者,孰非能觉照感应者为也,亦皆谓之良知可乎? 以至恣情*、戕人病...

  • 衡庐精舍藏稿-明-胡直的名言名句(经典语录)

    天之高也,地之厚也,苟无人焉,高厚之理不自存乎?理岂尽在人哉?理弗晰于世者,以性弗明故也。昔孟子独曰性善,而孔子曰性相近,又有上智下愚不移之说,故荀氏言性恶,杨氏言善恶混,韩氏言性有三品,宋儒匡惑三子之言,而又不能异孟子,辄又曰有天地之性

  • 衡庐精舍藏稿-明-胡直主要内容讲的是什么?

    即如好恶是觉照,无有作好作恶是良知,亦即是本然天则者也。 来教所谓不以己私参之者,故已得之,若专认能觉能照能感应无穷者即谓之良知,则凡人之作好作恶、*知巧识、狂慧苛察顷刻之间*者,孰非能觉照感应者为也,亦皆谓之良知可乎? 以至恣情*、戕人病

  • 衡庐精舍藏稿-明-胡直的结局是什么?(主角最后怎么了)

    问:天命之性果兼物乎?曰:物无非性也,而人为全。若《中庸》所言天命之性,则专属人,未始兼物也。故下即言率性,言修道,岂物能率性修道哉?《书》曰:维皇上帝,降衷下民,若有恒性。言下民则亦未兼物也。是故率性修道,尽人物天地者,其责在人。(《续问下》,第6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