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传的结局是什么?(主角最后怎么了)

单于辉俊2023年10月21日 08:01 阅读 (58) 管理小说结局

袁世凯传中最后主角的结局和内容如下:

目下最要,在研考善后之道,一有妥善办法,立可解决。该上将军等现约同各省代表,就近齐集,讨论大计,无任欣慰。时局危迫,内外险恶,相逼而来。望将善后办法切实研求,速定方针,随时与*会商,妥定各员责任,使国家得以安全,不致立见倾覆,幸盼曷极!”⑩

5月18日南京会议一开场,就遇到袁世凯的退位问题。山东、湖南等省代表主张退位,张勋和倪嗣冲的代表则坚决反对,双方相持不下。袁世凯急忙密令倪嗣冲带兵到会,进行威胁。冯国璋提出承认袁为总统,召开新国会后,由袁提出辞职,再选新总统。这个方案也不能得到与会代表一致赞同。各省军阀勾心斗角,意见分歧,争执不下。会议开了五天,终无结果。

段内阁的成立和南京会议不仅都未能达到袁世凯预期的目的,而且他已清楚地意识到段祺瑞和冯国璋正袭用他于辛亥革命时逼迫清廷的一套办法来对付他,因而十分沮丧。同时,由于军费激增,*财政危机越来越严重。袁既不能从*国家取得贷款,只得依靠梁士诒于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筹款。当时,这两个银行流行市面之钞票共达七千余万元,而库存现金仅剩约二千万元,除放出商款约二千万元外,被*财政部支用累计达四千万元。广大人民对袁*失去信赖,纷纷到中、交两行提存挤兑。段祺瑞组阁后,为摆脱银行倒闭的危机,便于5月12日悍然下令中、交两行“一律不准兑现付现”。命令下达后,上海中国银行商股股东联合会首先于14日通电,愤怒地指出:袁*此举“无异宣告*破产,银行倒闭,直接间接宰割天下同胞,丧尽国家元气”。并宣布上海中国银行独立,“照旧兑钞付存”。各处中国银行纷纷效法,宣布不服从袁*命令。江苏、山西、河南、湖北、安徽等省亦先后电请袁*变通办法,“以维持金融”而且“均照常兑现”。袁世凯一筹莫展,陷于四面楚歌之中。

自云南起义后,袁世凯已“形神颇瘁”,有元旦入贺者见他“面目黧黑,且瘦削,至不可辨认”。[1]自取消帝制后,“夜间失眠”,“喜怒不定”,又患腰痛。[2]至此,病情逐日加重,“失其自信勇断之力,仅存一形骸矣”。据5月中旬谒见他的禁卫军团长说:“仰望神气,大失常态,面带愁容矣。”[3]在这种情况下,他口头上不得不一再表示“极愿早日退位”,实际仍借口须先“妥筹善后”,拖延时间,还是不肯放弃一点权力。多次传谕阮忠枢等人,所有紧要文件必须呈送亲阁。当他不能坐写字椅时,便在躺椅上躺着批阅公文。后来,“不能执笔,仍阅公事,口授阮忠枢、夏寿田二氏代行批答”,或由袁克定代阅,夏寿田代批。但这时他仍讳疾忌医,否认自己有病。周围的心腹爪牙对他的病也讳莫如深。某日,徐世昌推荐其弟徐世襄来给他治病,说“肝火太旺,神思太劳,宜休养”。他很不高兴,立即令徐退出。

获取袁世凯传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

原文链接:https://www.maizis.com/c-xx01/p-220317230339401

以上内容来自麦子文档原创整理,如有问题,请发送邮件致客服进行反馈!

相关文章

  • 袁世凯传的结局是什么?(主角最后怎么了)

    目下最要,在研考善后之道,一有妥善办法,立可解决。该上将军等现约同各省代表,就近齐集,讨论大计,无任欣慰。时局危迫,内外险恶,相逼而来。望将善后办法切实研求,速定方针,随时与政府会商,妥定各员责任,使国家得以安全,不致立见倾覆,幸盼曷极!”

  • 袁世凯传的目录章节详细介绍

    11月13日,袁世凯赴朝鲜上任。在汉城成立公署,其随员有西文翻译唐绍仪1860—1938)、刘永庆等二十余人。详见第三章第三节)。 ⑧《日本外交文书》第27卷第二册,1953年东京版,页153—156。 ②《美国对外关系》,第2卷1902年

  • 袁世凯传主要内容讲的是什么?

    *的清*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和《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使得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首先,列强公使驻京,得以直接影响和控制清*,干涉中国内政;其次,继1842年开放上海、广州、宁波、福州、厦门五口通商后,又开放天津、南京、九江、汉口等十一处为通商口岸;外人得住内地自由传教、游历和经商,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第三,海关雇用洋人,建立协定关税制度,自此中国的海关管理权落入侵略者手中。

  • 袁世凯传的名言名句(经典语录)

    凯侄资分并不高,而浮动非常。细询其故,大约前在南时,所从师亦不切实,好在目下谢子龄兄之为人事事求实际。为置一桌,即在先生案侧,而绳侄在对面套间中自为一桌,两人隔开,免时刻交谈废读之弊,且欲使凯侄逼近师长,以束浮嚣之气。晚间则均在书房套间,与

  • 袁世凯传小说txt下载

    袁世凯传下载文件格式为txt格式,文件大小约:491.07KB,原著作者是李宗一,袁世凯传主要讲述的内容为:*的清*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和《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使得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首先,列强公使驻京,得以直接影响和控制清*,干涉中国内政;其次,继1842年开放上海、广州、宁波、福州、厦门五口通商后,又开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