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势-曹仁超创富启示录中最后主角的结局和内容如下:
现实生活中,不少中国人省吃俭用,最快乐的事莫过于看着自己的银行存款数字上升,却忽略了金钱的购买力会逐渐被通胀“吃掉”。
一直以来,中国人都过分强调储蓄。大部分人习惯将25%或以上的收入存下来,而去贬低投资(今天叫理财)的地位,还喜欢批评美国人不储蓄。殊不知储蓄一旦成癖,就会变为一种嗜好,很容易犯为储蓄而储蓄的错误。
我老曹的母亲便是典型的例子。在我月收入仅300港元之时,她强制要我每个月存30港元下来。我父亲的性格刚好相反,他可以为帮助朋友而向其它朋友借钱。结果借钱的朋友有借无还,父亲自己的财政状况因而弄得一塌糊涂,母亲也常骂父亲是“老好人”。
当我收入渐丰,母亲却依然省吃俭用,不肯*消费。她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就是看着银行存款数字上升。她彷佛为省钱而活。到20世纪80年代,母亲才开始改变习惯,但她只投资于汇丰控股(00005.HK)、恒生银行(00011.HK)、香港电灯(00006.HK)和置地公司(20世纪90年代置地公司转到新加坡挂牌,母亲才忍痛卖掉该股票)。
正文 第八章 投资须自问身“势”(2)
母亲一生省吃俭用,去世时留下数百万港元,可算是个“小富婆”,但她投资开始得太晚,在香港数百万港元只可买到一个住宅单位而已。那么,你说储蓄能否累积财富?很明显储蓄就是储蓄,与致富无关。找寻财富的正常方法,是将没有价值或低价值的东西,变成有价值的东西。例如将土地建成高价的楼房,运用各种方法去*公司的赚钱能力,或借助自己的投资眼光赚钱,方称得上是致富之道。
年轻人第一课量入而为
我老曹认为,年轻人在成年以前,心智尚未成熟,的确应以储蓄为主,让自己养成正确的消费态度,即开支最高不应超过总收入的80%。
因为储蓄和理财都讲求自律,如果年轻人连这一点都控制不了,只管约会谈情,然后两人一起毫无节制地花钱,购买自己负担不起的奢侈品,甚至用利息高昂的*贷款消费,日后就难以理财成功。
中国消费的第一波从1984年开始,以吃、穿、用为主,人人购买俗称“三小件”的手表、缝纫机和自行车;中国消费第二波从1992年开始,人们以购买俗称“三大件”的彩电、冰箱和洗衣机为主。
获取论势-曹仁超创富启示录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