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野草中的哲学与想像力中最后主角的结局和内容如下:
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体验;冰的“冷气”竟会产生的“焦灼”感——冰里也有火,“登时完全青白”:色彩又一交转换,这样的“青白——红——青白”的生、死之间的瞬间闪动,具有震撼力。
“我的身上*一屡黑烟,上升如铁线蛇。冰谷四面。又登时满有焰流动,如大火聚,将我包围。我低头一看,死火已经燃烧,烧穿了我的衣裳,流在冰地上了。”——这是“我”与“火”的*。我的身上既“喷”出黑烟,又有“大火聚”似的红色将我包围:真是奇妙之至!而“火”居然能如“水”一般“流动”,这又是火中有水。这样,冰里有火,火里有水,鲁迅就发现了火与冰(水)的互存、互化,而其背后,正是生、死之间的互存、互化。
于是,又有了“我”与“死火”之间的对话,而且是讨论严肃的生存哲学:这更是一个奇特的想象。
“死火”告诉“我”,它面临着一个两难选择:留在这死亡之谷,就会“冻灭”;跳出去重新烧起。也会“烧完”。无论选择怎样的生存方式:无为(“冻结”不动)或有为(“永得燃烧”),都不能避免最后的死亡(“灭”、“完”)。这是对所谓光明、美好的“未来”的彻底否定,更意味着,在生,死对立中,死更强大:这是必须正视的根本性的生存*,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鲁迅式的绝望与悲凉。但在被动仍可以有主动的选择:“有为(”永得燃烧“)与(”冻结“)”的价值并不是等同的:燃烧的生命固然也不免于完,但这是“生后之死”,生命中曾有过燃烧的辉煌,自有一种悲壮之美:而冻灭,则是“无生之死”,连挣扎也不曾有过,就陷入了绝对的无价值,无意义。因此,死火作出了最后的选择:“那我就不如烧完!”这是对绝望的反抗,尽管对结局中存希望与幻想,但仍采取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这就是许广平所说的“以悲观作不悲观,以无可为作可为,向前的走去。”——这也是鲁迅的选择。
这“死火”的生存*,两难中的最后选择,都是鲁迅对生命存在本质的独特发现,而且明显地注入了自己的生命体验;因此,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个体化”的想象与发现。
于是,就有了最后的结局——“他忽而跃起,如红慧星,并我都出冰谷口处。有大石车突然驰来,我终于碾死在车轮底下,但我还来得及看见那车就坠入冰谷中。”
获取谈野草中的哲学与想像力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