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医的世界-身在中医中最后主角的结局和内容如下:
他说:“因为气雾剂的疗效不稳定,现在正在改进工艺。”我告诉他:“你的思路可能有问题!”首先应当明确这种制剂是否是中药制剂,如果是,总有效率就不可能太高。因为,胸痹(根据冠心病的临床表现,暂且把冠心病当作胸痹)至少可以分为血瘀、痰凝、气滞、寒凝、阳虚等五种不同的证型。丹参、红花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假设它对血瘀型冠心病的有效率是100%,但是对其他证型的效果可能不好,这样一算,对所有冠心病的总体有效率也只有20%或30%而已。当然,胸痹的基本病机是胸阳不振、心脉痹阻,心主血脉,既然心脉痹阻是共同的特征,其他证型也可能存在血瘀的病机,但不是每个证型的主要矛盾,所以单纯用活血化瘀药的总有效率不可能太高。如果非得提得很高,那只能造假。反过来说,丹参、红花除了治疗冠心病以外,对其他疾病如胃炎、肾炎在出现血瘀证时也是有效的,因此,我们不能以丹参治疗冠心病有效率高低来判断它的价值,更不能用“能治什么病”或者是“治疗某种病的有效率”来评价中药。这是理论基础和认识角度的差异,如果单单从这个角度来评价中医中药有没有价值本身就不符合中医的理论和思维规律。
妙在“少许”
中、西医医学体系不同,虽然,中医学也重视临床证据,强调以人为本,但更注重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标本兼顾。
前面说过,现在有人提倡中医药研究应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所谓“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就是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要求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的临床*,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制定针对每个人最佳的治疗方案。“循证医学”强调随机对照试验对评价健康服务效果的重要性,强调以预后终点为评价指标、以病人为核心、系统全面搜集证据,对于临床、科研乃至医学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中、西医医学体系不同,虽然,中医学也重视临床证据,强调以人为本,但更注重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标本兼顾。因此,如果简单地套用“循证医学”的方法研究中医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共有113首方,为历代医家所推崇,被尊为经方,至今仍广泛用于临床各科,尽管这些经方没有一首是符合循证医学研究原则的,但却能够流传千古!相反,现代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研究出来的哪一个方可以与张仲景的经方相提并论?即使今天我们把《伤寒论》的任意一首方遵照循证医学的原则进行研究,也肯定不会有结果。这并不是循证医学的方法有问题,也不是研究单位实力、经费投入多少、协作单位水平的问题,而是因为中、西医的思维模式有区别,方法选择的错误必然导致结果的偏差。因此,在中医药研究中,如果机械地套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最终中医就成了“四不像”。
获取走进中医的世界-身在中医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