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文化诗学”童庆炳中最后主角的结局和内容如下:
也许大家都看过一部描写战争的电影,这也是前苏联的一部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它写的是人和战争的关系,在这部电影当中,它也是采取两个维度,一方面它是坚持历史理性的,认为这一群姑娘她们为了保卫祖国,为了反对*,英勇善战,跟*斗争到底,最后她们全部牺牲了,这种牺牲是值得的,这是历史理性的维度,作家呢,这个编导呢,加以肯定,可是另一方面呢,这部作品呢,也给我们一种淡淡的忧伤,就觉得这么多漂亮的姑娘,她们本来拥有幸福的,和平的生活,而且她们每一个都长得很漂亮,她们有美丽的青春,她们有美丽的爱情,但是战争把青春、美、爱情甚至生命全部毁灭了,毁灭以后,不可能再寻找回来,所以那个电影是以活着的男连长去给她们扫墓开头,这表达了一种忧伤的情绪,尽管是一种正义的战争,但是,它也给人带来一种毁灭,那么这里呢,就显示出他们重视人,关怀人的幸福和生命,这就是有一种人文关怀的维度,像这样的作品,我觉得呢,我们还太少,在整个20世纪我们中国有多少次战争,但是呢,像这样一种作品,能够比较真实的写出人的在战争中的那种复杂的感情的作品,我觉得不够,这是文化诗学的第一个要求。
第二个要求,“文化诗学”开辟了文化的视野,发现文化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那么文化视野的内容呢,包含了许多方面,比如说对作品,我们要进行一种价值的阅读,就是西方学者提出来,阅读文学作品有两种阅读,一种叫做品质阅读,一种叫做价值阅读。品质阅读主要是衡量这个作品的艺术性的高低,而价值阅读主要是要揭示作品所隐含的文化的价值。如果我们对作品进行一种价值阅读的话,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作品里面一些很新鲜的东西。
这里我给你们举个例子,比如说北大的教授老教授季羡林先生,他就是用一种儒家的文化,去解读我们大家都熟悉的朱自清的《背影》,那么他的发现跟我们不同,按照我们一般人的解读就说朱自清的《背影》写出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但是他用儒家思想解读以后呢,他说这篇作品主要写的父慈子孝,他读出来的是父慈子孝,像“孝”这个东西,英文连翻译都翻译不出来的,这是属于我们中国自己的,这个要翻译呢,大概可以翻译成这样,对父母的虔诚,很罗嗦,英文里边没有这个词,只有儒家文化有这个词,因此我们用儒家文化解读这篇作品,我们就会发现一些新的东西。
获取走向“文化诗学”童庆炳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