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传中最后主角的结局和内容如下:
自己只是想不再以功名为计,不再有索求之心,只是想以前辈隐者为榜样混迹于山水,哪料竟在不知不觉中堕落了下去,这不也是虽与他们行迹相似却用心不同吗?不还是“事无两样人心别”吗?
“应该克己复礼,存天理、灭人欲啊!人欲断绝非人情断绝,你是脱了功利之欲又养出声色犬马之欲了 。”朱熹眼神慈祥地盯住辛弃疾又道,“君子之交,以道义为重,所以我才会如此冒言相劝啊,幼安兄慎思,不要责怪晦庵多嘴 。”
辛弃疾抬起头,有些惭愧又有些感激地对朱熹说道:
“谢谢您,晦庵兄,近来倍觉无聊苦闷,多有无从排遣之感,虽然不断翻读《庄子》、《老子》却并无用处,现在我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了 。”
旁边烂漫的春花摇动枝条,仿佛也满脸笑意地点头表示称许……
1200年3月,朱熹病死在武夷山中,时年七十一岁。辛弃疾正要派人前去探问病情,消息就传了过来。辛弃疾如雷轰顶,不知所措,哀号声歇便昏厥倒地,这些年来的密切往来已使辛弃疾和朱熹结下了难以割舍的半师半友之情。从悲痛中苏醒后,他写了一首《感皇恩》: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会说忘言始知道,万言千句,不自能忘堪笑!今朝梅雨霁,青天好。
一壑一邱,轻衫短帽,白发多时故人少。子云何在?应有玄径遗草。江河流日夜,何时了? !”
韩胄等人知晓朱熹的死讯后 , 着一言官上章道“ 四方伪徒期以一日聚于信上 , 欲送伪师朱熹之葬。……聚会之间,必无美意,若非妄谈世人之短长,则是谬议时政之得失 ”,随即下诏禁止人们前往会葬。辛弃疾却毫不理会,颤抖着手写了祭文,一路哭泣前去。他哽着声音,噙着泪水,读出祭文:
“ 所不朽者 ,垂万世名 ;孰谓公死 ,凛凛犹生!……”
朱熹死后,辛弃疾的精神一下子坏了许多,他常常呆立着不说一句话,行动也迟缓了不少。然而,这时南宋的政坛更加喧嚣哗动起来,这和金国势力的衰弱大有关系。
由于金国北部边境的蒙古族逐渐壮大强盛,加上华北汉族人民的激烈斗争,金国耗费了许多气力在*侵略和*起义上,以致有些应接不暇。韩胄1196年出使金国,对此略有所知,而在此之后每年出使金国的人也都带来金国“兵连祸结,国势日弱”的报告,韩胄最终决定趁此机会对金用兵,树立“盖世功名 ”,同时借此提高自身威望,以保持自己的地位权势。主意拿定,1203年起他便开始聚财募卒,厉兵秣马,打造战船,增置襄阳(今湖北襄阳县)骑军和澉浦(今浙江省海盐县南)水军,进行种种准备工作。同时他又解除“伪学* ”,以期收揽士大夫,起用一些平素对金主战最力的人物,以求添加振作声势。
获取辛弃疾传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