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崔恩卿中最后主角的结局和内容如下:
说真话是在这个阶段《北京青年报》进入市场的—个重要因素。
这个时期报人有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责任心,关注社会,这是搞新闻的一个特征。但对服务性的新闻、对生产消费新闻普遍不够重视,包括《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在内。实际上《精品购物指南》是《北京青年报》和《北京晚报》留下的一个阵地。《北京青年报》完全可以把这块阵地拿下来,但是《北京青年报》没有去拿。
《精品购物指南》研究报业市场的时候,确定了办一张并不是新闻纸的一种实用信息纸,它成功了。单期的广告刊载额和现在的《北京青年报》不相上下,只不过它不是日报那样一个规模。但是《精品购物指南》的出现,说明这个时候报业开始对生活服务类内容的关注,与传统的新闻正好是一种结合,这种结合应该说形成了一种比较完整的区域性的媒介,就是现在“都市报”所走的路。
北京应该说这是几个阶段,当年《北京青年报》冲击市场时走的是规模、新闻纸的道路。《精品购物指南》是把自己作为一个消费载体。现在的都市报条件发生很大的变化,直接进入一个贴近性、地域性的发展空间。
记者:北京的报业市场你认为有序也好,毕竟也是存在竞争的,而且,像《北京晚报》和《北京青年报》应该是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你现在任社长的《北京娱乐信报》作为黑马杀人北京报业市场快一年了,现在已经扩张成为一周五期的规模,如果想站稳脚跟,应该走什么道路呢?
崔恩卿:《北京娱乐信报》的娱乐新闻能够形成特色,做足文章也可能是成功之路,但是这方面真正做足了也很难。更何况“信报”定位不是专业娱乐报,而是“实用新闻纸”,因此必须做成一种综合新闻的形态。
“一报在手,新闻全有”,固然是我们的一句广告词,但是毕竟当天发生在北京的主要新闻,这个报纸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有所表现。这也是新闻规律的竞争,使得《信报》在综合新闻上必须要插一脚,同样,将*济新闻上也要加强。
记者:“娱乐信报”这样一个有点儿怪的名字,会对报纸的发展有不利作用吗?
崔恩卿:要看情况。像《北京青年报》这种设定“青年”概念的报纸,已经走出了“青年”的概念,它成了一张社会新闻纸,到现在不完全是给青年看的,但《北京青年报》已经不需要改名了,为什么?《北京青年报》自身已经成为品牌了,“青年”的含义已经不重要了,《北京青年报》已经形成一个概念。
获取透视崔恩卿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