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言录-明-王守仁主要内容讲的是什么?

赵无极 2024年10月09日 08:03 阅读 (5) 奇幻小说主要内容

遗言录-明-王守仁摘要

同志之在安成者间月为会五日谓之惜阴其志笃矣然五日之外孰非惜阴之时乎离群而索居志不能无少懈故五日而会所以相稽切焉耳呜呼天道之运无一息之或停吾心良知之运亦无一息之或停良知即天道谓之亦则犹二之矣知良知之运无一息之或停则知惜阴矣知惜阴则知致其良知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此其所以学如不及至于发愤而忘食也尧舜之兢兢业业成汤之日新又新文王之纯亦不已周公之坐以待旦惜阴之功宁独大禹为然子思曰戒慎乎其所不覩恐惧乎其所不闻知微之显可以入德矣

主要讲的人物和事物

遗言录-明-王守仁主要讲的人物和事物有:、圣人、良知、先生、先生曰、人之、不能、只是、朱子、不可、本体。

遗言录-明-王守仁是什么类型的小说?

遗言录-明-王守仁的小说类型是奇幻小说主要内容。

遗言录-明-王守仁的作者是谁?

遗言录-明-王守仁的作者是:佚名。

遗言录-明-王守仁部分内容免费阅读

遗言录-明-王守仁主要内容讲的是:

君子悔以迁善,小人悔以不敢肆其恶。

惟圣人而后能无悔,无不善也,无不诚也。

然君子之过,悔而弗改焉,又从而文焉,过将日入于恶。

小人之过,悔而益深巧焉,益愤谲焉,则恶极而不可解。

故悔者,善恶之分也,诚伪之关也,吉凶之机也。

君子不可以频悔,小人则幸其悔也,而或不甚焉耳。

颜子不迁怒,非谓怒于甲者不移于乙,盖不为怒所迁也。

心不在焉句,谓正心之功,不可滞于有,亦不可堕于无。

或问曾子一贯。

先生曰:想曾子当时用工,也不得其要,如三省及礼记问礼诸处之类可见。

唯字只是应辞,非说他悟道之速应而无疑也。

人须有个嘉善而矜不能底意思,纔方是学。

否则虽学,亦不济事。

先生尝云:深造以道,道即志道之道,非谓进为之方也。

深造之以道,谓于当然之道而深造之也。

于道而深造,便自得了。

道非外物,故于道深造,乃为自得。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造,七到反。

造,诣也。

深造之者,进而不已之意。

道,则其进为之方也。

资,犹藉也。

左右,身之两旁,言至近而非一处也。

逢,犹值也。

原,本也,水之来处也。

言君子务于深造而必以其道者,欲其有所持循,以俟夫默识心通,自然而得之于己也。

自得于己,则所以处之者安固而不摇;处之安固,则所藉者深远而无尽;所藉者深,则日用之闲取之至近,无所往而不值其所资之本也。

又论登东山一章:若谓东山为言圣道之大,下条为大而有本,此不可通。

言道之大,便自有本了,天下岂有无本之大?

观水条正是言学之者必以其本,流水一节正承观水有术二句,以明上言学所以必以其本之意。

获取遗言录-明-王守仁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

原文链接:https://www.maizis.com/c-xx01/p-220322170329614

以上内容来自麦子文档原创整理,如有问题,请发送邮件致客服进行反馈!

相关文章

  • 遗言录-明-王守仁主要内容讲的是什么?

    同志之在安成者间月为会五日谓之惜阴其志笃矣然五日之外孰非惜阴之时乎离群而索居志不能无少懈故五日而会所以相稽切焉耳呜呼天道之运无一息之或停吾心良知之运亦无一息之或停良知即天道谓之亦则犹二之矣知良知之运无一息之或停则知惜阴矣知惜阴则知致其良知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此其所以学如不及至于发愤而忘食也尧舜之兢兢业业成汤之日新又新文王之纯亦不已周公之坐以待旦惜阴之功宁独大禹为然子思曰戒慎乎其所不覩恐惧乎其所不闻知微之显可以入德矣

  • 遗言录-明-王守仁小说txt下载

    遗言录-明-王守仁下载文件格式为txt格式,文件大小约:24.37KB,原著作者是佚名,遗言录-明-王守仁主要讲述的内容为:同志之在安成者间月为会五日谓之惜阴其志笃矣然五日之外孰非惜阴之时乎离群而索居志不能无少懈故五日而会所以相稽切焉耳呜呼天道之运无一息之或停吾心良知之运亦无一息之或停良知即天道谓之亦则犹二之矣知良知之运无一息之或停则知惜阴矣知惜阴则知致其良知矣...

  • 遗言录-明-王守仁的名言名句(经典语录)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此言圣人之道大也。东山,盖鲁城东之高山,而太山则又高矣

  • 遗言录-明-王守仁的结局是什么?(主角最后怎么了)

    道间与季通讲论,因悟向来涵养工夫全少,而讲说又多强探,必取寻流逐末之弊。推类以求,众病非一,而其源皆在此,恍然自失,似有顿进之功。若保此不懈,庶有望于将来。然非如近日诸贤所谓顿悟之机也。向来所闻诲谕诸说之未契者,今日细思,吻合无疑。大抵前日之病,皆是气质躁妄之偏,不曾涵养克治,任意直前之弊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