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净土群疑论-唐-怀感中最后主角的结局和内容如下:
然准依华严经.贤护.般舟.观佛三昧海.观经.鼓音声王.文殊般若等。多明观佛色身。名念佛三昧。又准贤护经第一卷。念阿弥陀佛。既得见已。阿弥陀佛为其广说诸法实相。谓一切法本来不坏。亦无坏者。以不坏色乃至不坏识等。如是乃至不念彼如来。亦不得彼如来。彼作如是念如来已。如是次第得空三昧。善男子。是名正念诸佛现前三昧也。以此准知。前见阿弥陀佛色身。即是观报化色身念佛三昧也。后得空三昧。即是观法身念佛三昧也。又即以此义。诸修观者。从粗至细。先作色身观。后作法身观。修学次第也。
问曰。何因得念佛三昧者。所得境界各各不同。或见净土不得见佛。或得见佛不见净土。或见净土得见佛。或见佛及土。并见种种众生业相一生已来所造善恶。于念佛三昧中悉皆得见。此所见相为真为伪。复如何见。请陈其教。
释曰。一切行道之人无简道俗。所修业行若不依圣教而修学者并非佛弟子。是魔眷属。何但诳惑百姓。亦是王法罪人。现在生中。即是为求名利。伪行佛法。诳诱愚夫。于当来生。堕于十方无间地狱。自损损他。毁灭佛法。如有圣教。依之修学。此即自利利人。功德殊胜。此生他生永得解脱也。谨按华严经第六十卷。或看第四十五。善财童子于文殊师利所。发菩提心。文殊师利告善财言。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国土。名曰可乐。其国有山。名曰和合。于彼山中有一比丘。名功德云。汝诣彼问。云何菩萨行等。善财童子向可乐国。登和合山。见功德云比丘。问菩萨行。功德云比丘为说念佛三昧法门。略说二十五种言。得净心念佛三昧门。得严净刹念佛三昧门。起一切佛刹。无能坏者。得净业念佛三昧门。见一切诸业。如镜中像。得圆满普照念佛三昧门。悉能睹见一切诸佛及其眷属严净佛刹。今日众生虽言得念佛三昧。以根行浅。未能具足得一切念佛三昧。有得一者。有得二三者。故所见境界宽狭不同。有见种种业相者。此即是其念佛三昧也。既有圣教。即行无虚伪。若有毁呰。便是谤法人。请寻圣教。以除疑惑也。
问曰。念佛三昧所得境界。或见诸佛菩萨无边圣众。或见诸佛净土种种庄严。既有圣教分明。不敢更生疑惑。然今时道俗。或男或女。生年已来未曾听习。于诸圣教一句不知。复未长时修行佛法。或童男或童女。百事无知。暂入道场至心称佛。即言得见诸佛圣众。事同剧戏。法不应然。宁容念佛三昧。高僧硕学精勤修习犹恐不成。斯辈幼童无知俗士。并能获证三昧定耶。将非此法是虚假矣。
获取释净土群疑论-唐-怀感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