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生命历险记中最后主角的结局和内容如下:
我们的净土就是由我们的八识转换的,报身是第七意识转的,而成所作智是转前五意识,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由此能够作幻化千百亿化身。
为什么是这样子呢?在生灵为第八意识,是含藏一切种子识的记存体;而在诸佛来讲叫做大圆镜智,是一切过去净业所成,具一切大功德的。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如何对待“身”,也就是*这个“自性众生”。有许多人初入门时,为了对治以前过分严重的物欲,以“臭皮囊”的眼光看待身体。当然这是必要的,但一执着就坏了。
我们必须深刻地了解:这是对*这个众生怀有敌意的态度。在有了一定的出离心和解脱力以后,就要舍掉这种知见,否则就会产生*和自身的不统一,有许多修行人后来身体越来越差,除了没有真正进入禅定的修证外,也与这种态度有关系。
就即身成佛而言,进入初禅境界时是*状态,此时身体会产生比较稳定的地、水、火、风、空,这是很稳定的自身小宇宙相。在《金光明经》里面说:地水二蛇向下,火风二蛇向上。地、水二大的属性是向下,风、火二大是向上,在初禅时各住其本位,所以四大体性很稳固。有了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基础,我们追求即身成佛就有了身体这个本钱。
其次,让我们来了解如何对待“心”,也就是识——这无疑是无边无量的众生了。我们在分分秒秒间会产生多少“识”呢?恐怕没有人能说得清。但我们要了解,相对于外在时空而言,我们自身是次元时空,而这些“识”都是我们自身这个次元时空下一个层次的次次元时空的生灵。
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每个人的每一个想法,背后都有他亲身的经历和他自己的思维逻辑在支撑。反过来说,每一个想法都靠在了“经历”这样一个时间上,“逻辑”这样一个空间上。每一个想法念头都又在互相影响、互相关联,还能“广摄成就大宇宙”,因为想法和念头可以让我们自身快乐或者痛苦,当然也可以让我们自身转识成智,成就佛果。
从这个现象观察,我们就能知道什么叫“芥子纳须弥”。
只不过以前,我们从有“我”的习惯出发,控制和占有想法念头,于是反被控制和占有,我们掉到想法中烦恼不已,让自身这个小宇宙、念头这些次次元时空的生灵完全成、住、坏、空,成了轮回相。
获取释迦牟尼生命历险记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