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纪实文学文库中最后主角的结局和内容如下:
四十年前旧巴黎、伦敦,旧貌依然,而我的故乡十年来却“江南抹尽旧画图”,令怀旧的老年人若有所失!
在旧金山排戏
作者:孙道临
我应美国旧金山美国艺术剧院之邀,于1988年9月上旬赴旧金山市参加他们为纪念奥尼尔诞生100周年的话剧《马可·百万》的演出,11月下旬回沪,前后两个半月,其中排练一个月,演出一个月共35场。这里姑且记下一些排练中的感受。
在旧金山,记者来访问或和观众座谈,他们常常要提这样一个问题:你感觉在美国演戏和在中国有何不同?
当然,生疏的、异国的舞台、观众和合作者,第一次用英语演戏,这对我都是新鲜的体验,紧张而又有趣。但就创作、特别是排练工作来说,确又并没有感到和国内有多大相异之处。如果说有,那也许是属于导演乔伊卡琳个人的工作特点:她并没有在案头工作上花费多少时间。在进入排练之前,先由美工师和服装设计师向全体演职员谈了他们的设想,然后由乔伊本人做了一个简短的导演阐述,讲了半个多钟头,内容大体上有三点:
(一)奥尼尔创作此剧是受了美国作家辛克来·刘易斯的小说《白壁德》的影响,剧中的马可波罗是白壁德式的人物。
(二)此剧演出难度大,过去数度在美国演出,都未能引起很大注意。此次得到了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奥尼尔的专家波葛特教授的支持,他提供了原剧本中一些未经发表的部分,很有助于体现原作的主题。
(三)此次演出,想从全新的角度处理此戏。要突出它的讽刺意义,尽可能使人感到滑稽可笑,希望能使人感到:我们又发现了一个奥尼尔的新剧本。
在她谈过之后,全体演员对了两天词,就开始走大地位,动作起来了。
去美国之前,乔伊已和我通过几次信,她的这些基本想法,我已有所了解,对我理解这个剧本,确有很大帮助。因此,不作什么案头讨论就进入的排练,倒也不使我感到突然。何况,也的确有这样的导演,他们不善过多的理性分析,他们喜欢通过动作来抓取剧作的真髓,去塑造人物。乔伊原是个很有成就的演员,她演的奥尼尔的《啊,荒野》以及其它名剧,都是很得人望的。这样的工作方法,也许正是演员做导演的一个特点吧。
获取20世纪中国纪实文学文库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