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制造纪实:596秘史中最后主角的结局和内容如下:
我们仔细分析以后,在检查过程中,才慢慢发现,是我们工作组内部的个别同志机械地按苏联专家所说的绝对工期计算,所以向周总理报告,说两年规划难以实现。最后检查的结果是能够实现,那当然很高兴了,就发电报把这个情况又报告了总理。
刘柏罗说,在第三次专委会上,总理就指定刘西尧和我们到二机部的所属单位进行详细的考察,看看两年规划到底能不能实现。那时候大家心里都没底啊。总理也肯定知道,有些人反映了意见,觉着只用两年就爆炸*,而条件这么差,不可能。但在专委会上还没有人提这个问题,都是一致想办法保证规划的实现。因为还没有发现解决不了的问题,凡是提出来的问题,都能够安排下来解决,过早地修改这个两年规划,也没有什么理由。我想总理考虑到了方方面面,他办事是很认真、很严肃的,所以,他要求工作组分别到北京各研究单位和湖南、江西的矿山以及西北的核工业工厂进行调查。果然,到了正在建设中的玉门铀冶炼厂和加工工厂,那个检查小组的小组长李光就发现了问题,而那里有的领导却说检查小组太主观主义了。我们到了玉门,一看,按他们的计划,那确实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摊子铺得很大,包括反应堆,好多化工厂,电力什么的等等,两年全部建成根本不可能。我们认为不能这样干,不能全面开火,必须抓重点,就是集中力量把第一颗*必需的项目全力攻下来。第一颗要保证,别的项目放一放,不要一起都上。有些设备国内搞不成,可以到国外想办法买,争取两手抓。还有青海的核武器研制基地,我们到了那里,一看建设情况,多半还是张纸,显然不可能在一两年内全部建成几十个工号,尤其是关键的精密加工车间,更是遥遥无期。但我和赖坚原来都是搞机械的,我们俩都认为这些问题应该是可以解决的。赖坚还提出来说,关键是能不能检测出来。加工是一回事儿,加工的设备也普遍都有,但是这么高精度不能差一点儿,他没办法检测,因此他不能保证。赖坚想到了401沈阳飞机发动机厂,知道它有这个检测设备,我说那好,就去找他。过几天他那个厂的厂长余侠平来北京开会,我们在延安就是老关系了,非常熟。我就给他讲,总理抓这个事儿,*在抓,你们那儿有检测设备,能不能承担这个任务?他犹豫了一下,最后,他说好吧,我肯定给你弄到。这个问题算落实了。在专委会上,我们向总理作了汇报,在场的三机部部长孙志远很高兴,他说这好啊,我们的工厂只要能承担,我就保证接受任务。他说一个厂不行,西安还有个厂,还有一个发动机厂。他说两个厂都给你安排。后来余侠平在孙志远的支持下,详细研究了*部件的图纸,组织了技术高超的员工,闯过了工艺技术难关,提前完成了*所需的有关加工制造任务。很可惜,这两个人在*爆炸成功之后不久,就在“*”中遭受*派围攻,死了。
获取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制造纪实:596秘史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