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的经济生活的详细目录和章节如下:
关于上海出版界经济收入状况,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1912-1927年》第六章《报界之现状·第八节·用人》一文中记述如下:
跟上述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1912-1927年》第六章《报界之现状·第八节·用人》一文中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上海新闻出版界的待遇在十几年间有明显提高。
1925年商务印书馆职工发生了一次经济斗争的罢工,取得胜利,商务印书馆总务处公布了《加薪办法》(参看本书第三章)。同时,整个出版印刷业普遍*了工资待遇。
1927年上海出版界工人的经济收入状况有所提高,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第六章记述如下:
本志自第四卷第一号起,投稿简章业已取消,所有撰译,
(据1926年《红玫瑰》第4卷24期)
这些人群组成社会的“中间阶层”或者叫做白领劳动的“中产阶级”,鲁迅在《二心集序言》里面就认为自己属于“中产的知识阶级分子”(参看《鲁迅全集》第4卷151页),他们正是劳动人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章 名称
第二章 资格
第三章 审查
第四章 附则
(根据1946年9月出版的《观察》第一卷第九期第7页,陈注:原表中有明显的计算错误,现按检验结果予以订正。)
但是《客观》的主办权受制于人、言不由己,储安平就一心筹办独立自主的同人刊物。他说:“当时的客观只由我们主编,并非我们主办。我们看到其事之难有前途,所以戛然放手了。”(《观察》第1卷24期第3页)
当时邀请了七十位撰稿人,其中三分之二在第一卷24期里写过文章。包括:张东逊、马寅初、费孝通、萧乾、雷海宗、曾昭抡、傅雷、钱端升、潘光旦、高觉敷、吴世昌、吴恩裕、许德珩、伍启元等等。
1947年2月8日《观察》周刊第1卷第24期售价1千元;表面上比半年前的创刊号涨价一倍;而同一期间日用品涨价到3倍多;所以实际售价反而降低了,利润更为菲薄。
其后6个月内,白报纸价格又飞涨到40万、60万……200多万,是第二卷结束时的7倍;《观察》第三卷每期的成本中,白报纸占到55 % 左右。
1947年8月30日《观察》第3卷第1期出版,售价3千元;发行量激增到1万9千份,为创刊号初印数的3倍多。并且出了“华北*版”,在平津地区扩大发行。
《观察》周刊第5卷第13期 (1948年11月20日出版) 又发表了储安平的文章《政治失常》——
1948年12月25日《观察》第5卷第18期出版;此前一天,国民党*宣布查封《观察》周刊社。储安平被迫秘密离开上海,才免于遭到逮捕和杀害。
1924年(*十三年)李景汉及甘布尔对于北京市的抽样调查,北京贫民五口之家每月用费平均14圆2角5分,每年平均171银圆(相当于今人民币6780元)。[同上,载于《清华学报》第三卷第二期]
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韵为钱所卖掉。……为准备不做傀儡起见,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要紧了。(引自《鲁迅全集》第一卷161页)
获取文化人的经济生活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