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0-思想史课堂讲录中最后主角的结局和内容如下:
接下来就是上海博物馆竹简,时代与郭店差不多。然后,就是走马楼吴简、悬泉置汉简、里耶秦简等等,这些资料一下子涌出来,使我们感到目不暇接,眼花缭乱,这些发现到底有什么用呢?提供了些什么呢?我这里提供一些个人的想法,我觉得,对于思想史研究来说,有三点非常重要:
第一点,促进了古书的再发现,使思想史走出疑古思潮的笼罩。
疑古思潮尽管在二三十年代就不再成为很强大的思潮,但疑古派的许多考据原则和认定古籍的原则实际上仍在使用。总的来说,近二三十年的考古发现,逐渐对疑古思潮提出了很多挑战。近二三十年的考古发现,逐渐对疑古思潮提出了很多挑战。由于出土材料的发现,使许多过去被认定是伪书的书籍不再是假的。其中非常重要的是,由于出土材料的发现,使许多过去被认定是伪书的书籍不再是假的。如以前认为不可能有的《孙膑兵法》,在银雀山被挖了出来;又如《六韬》、《尉缭子》、《鹖冠子》、《文子》、《归藏》、《竹书纪年》、《逸周书》、《孔子家语》等以前都被列在伪书的名单里,可考古发现一个接一个地证明这些可能都是重要的先秦典籍,或者至少也是包含了先秦资料的典籍。我们已经讲过《文子》,现在《鹖冠子》也被证明,大概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的作品,《尉缭子》可能更早一点,传说里面的《归藏》已经被直接发现。上海博物馆的87种竹简,越来越多地证明《说苑》、《新序》和《孔子家语》里面有很多关于早期儒家的故事,不是编造的,可能在战国后期以前就有了,说明这些书中,一些内容都是很可靠的,至少大部分来源是先秦古籍。如果这些书并不伪,那么,清代考据学的成就就要重新估计;清代考据学的原则要是被怀疑,现代很多历史文献研究的方法就也要被重新检验了。
走出疑古思潮后,考古资料就在三个方面给了思想史新的资料。
首先,是儒家七十子。儒家思想史一般是从孔子的《论语》直接到《孟子》,中间最多提到曾子、子思,这是因为资料不够。实际孔子和孟子隔了很长时间,思想史在这里是从空白处硬连下去的。孔子弟子有七十二贤人,绝不止曾子一个,以前《荀子·非十二子》里面讲有子张氏之儒、有子夏氏之儒、有子游氏之儒,《史记》里面也说了很多仲尼弟子,但资料不全就有了缺失的环节。据有的学者说,郭店楚简和上海博物馆竹简提供了许多七十子的资料,我们可以大致用这些资料把孔子到孟子到荀子很多思想上的逻辑环节补上,可以写出比较连续的儒家的历史。
获取5500-思想史课堂讲录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