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鬘经疏-昭法师的目录章节详细介绍

有琴文义2023年07月17日 09:49 阅读 (19) 魔法小说目录

胜鬘经疏-昭法师的详细目录和章节如下:

  从是灭谛以下第十二章。所以来者。上明如来藏一住谛常住时情意谓为即身中有之故。此明是颠倒真实。亦可退理之解名为颠倒。称理生知目曰真实。颠倒真实合为一章故。名颠倒真实也。是灭谛者还举上章开于此章也。过一切众生心所缘者。欲明常住灭谛妙绝玄境故。言过一切众生也。时众谓为声闻能解故。言亦非二乘智惠境界也。譬如生盲者与凡夫为譬欲明生盲之不睹青黄凡夫不见灭谛也。七日婴儿不见日轮者。喻声闻欲明婴儿有目不见日轮。二乘有惠不观灭谛下合喻。言苦灭谛者。合色及以日轮。非凡夫心识缘者合生盲。亦非二乘智惠境界者合婴儿也。上虽言凡夫如生盲不释所以下。明二见颠倒故耳。此二是章门。一切罗汉是则清净者。释如婴儿所以亦作章门也。边见以下释第一章门。上言凡夫二见者。一是常见二者断见。此二差违中道名之为遍。自下三周明断常。第一明神我上起断常二。下界起断。上界起常。亦可身上起断常亦可涅槃。上起常第三色上计断心上计常。凡夫于五受阴我见妄相计著生二见者。于五阴之中生忘想之心执有神我。若离阴计者名为常见。即阴计者作断见故。言忘相生二见。是名边见者。总结其体也。所谓以下别见形二见名也。是诸行无常以下。第二起见六道诸行所得之身生灭无常。谓为毕竟不续故起断见也。见涅槃常是常见者。欲明计上界之身以为涅槃毕竟不灭者此是常见者。非*以忘相之心作如是见也。于身诸根以下第三也。于其五根不能分别。现法见坏于有者。于三有相续更生义边不见故起断也。于心相续灭边愚闇故。不知刹那迁谢故起常见也。此明心上计常。此忘想见者。总举三处断常故言此忘想见也。于彼义者。此三见于彼灭谛义若过若不及者。断见名过常见曰不及。所以然者。未来必有常果之理断见谓为舍此身已永无相续。若尔滂于常果。是故三处断见皆名为过。夫常要当或尽善满金刚心。彼湛然不灭。常见之人即于此身以为神我不迁。不待金刚心后故言不及也。从颠倒以下。释前第二章门。于五受阴无常之中生于常相。生死八苦之中而生乐相。虚假阴无真实我而生我相。烦恼不净相故名颠倒。一切阿罗汉以下。释上第三章门。罗汉辟支三界或亡形于凡夫故名清净。于彼灭谛非其所知也。于一切智境界者。应身是真智境界也。及如来法身本所不见者。存彼丈六之佛谓为王宫始生双林实灭故云本所不见也。上来至此解其颠倒自下次论真实也。或有众生者性地菩萨也。信佛语故者顺丈六佛教也。起常相我乐净相者。于彼法身之上生如此解。此人解心当理故名*非颠倒也。何以故释何以于彼法身生此常乐净相非颠倒也。下言如来法身是常乐我净事究竟。于常我乐净上如理而知不违其旨故名正也。于佛法身起*者。必能绍继圣踪故云真子。解常未满故云得余财也。世尊净智以下。此文何以更来。上文道或有众生性地菩萨起常乐净相名曰*。是佛真子时众谓为小乘性地亦是真子故。此中言罗汉净智。犹尚不知何况小乘性地也。亦可上明颠倒众生不能得知时众谓为小乘性地。是真实便能得解故。从此以下明罗汉净智尚自不知何说性地而能得解也。净智者罗汉尽无生智居宗干极故。言智波罗蜜也。此净智常三界或亡故名为净。此净智于彼灭谛尚非境界。何说小乘性地四依能得解也。何以故以下。释何以净智不知便使四依智亦不知也。自下以上说下。三乘初乐者无想行也。不愚于法者罗*也。此二胜解于彼灭谛当得觉当时者。当来之世乃能觉未来之世。乃能得现在实。若夜由世尊为彼故说四能者。上明无相行中胜人不能得知。为彼小乘性地人得无相解故。世尊说四依法。若尔者无想行是胜。乃至罗汉当不知何说性地。依四谛生解者而能得知也。下正四依所在乃至出一依之名故言世尊。此四依者是世间法也。一依者一切依上世间上上者。欲明从其性地乃至十住应身。皆能与物作依。今此灭谛超过如是一切依上金刚之心是世间之上。今明灭谛在金刚心后故。言出世间。上上所谓灭谛也。

  世尊生死者依如来藏以已下。第十三章。所以来者。上明众生颠倒真实时情谓理可染污颠倒于理。今明如来藏体性光洁在于累外自性清净也。亦可前明违理诸解名曰颠倒想理生知故名真实。今明此之善恶所以不断者依如来藏故。是以次颠倒真实后明自性清净也。世尊生死依如来藏者。应言生死相续。何故不断者以如来藏也 若无如来藏者。一生一死便尽一化以有成佛之理故。相续不断故云生死者依如来藏也。就此章中可有三段明义。初明生死善恶依如来藏。第三从如来藏者以下。正明自性清净心隐覆。亦可言如来藏不为烦恼所染。第三从说是难解之法以下明如来述成也。就初段中亦有三文。一明生死依如来藏。第二从世尊若无如来藏以下明善恶依如来藏。第三从世尊如来藏者非我以下明释异不同外道也。以如来藏故说本际不可知者。正以如来藏在金刚心后故。众生不能现在辨用。是以众生体不自固念念生死。如是过去无边未来无极故。言本际不可知也。世尊有如来藏故说生死者。由有如来藏在当众生现未克故。有众多生死。此言当理故言善说。自下解生死。第二明如来藏。第三以生死依如来藏生死者此中明前身死。今身生次第不受根起诸受者。此五阴从业禀得故名诸受。五阴败丧故名没。次第者解今身生。次第不受根起者。今身在于过形之于后故云次第不从。前身隔形业而得故云不受根起。是名生死者今身也。世尊生死者此二法是如来藏者。此生死二法是依如来藏也。世间言说故有死有生以下。明今身死未来生得故。三世明生死。欲明三世相续故本际不可知。今身死者是诸根坏。后身生者是新诸根起故。言死者诸根坏。生者新诸根起也。非如来藏。非如来藏有死有生者。欲明如来藏常住体无代谢也。是故有如来藏常住故。是依者与生死作依也。持者持生死相续不散也。建立者不合断也。世尊不离者。藏体常住不可断离也。不脱者不易脱也。不异者不可变易也。如此之法何者是下言不思议佛法是也。此正明如来藏体。自下生死来依也。世尊断脱者。生死无常可断可脱。异者可令变易。外者如来藏体在此断脱异等有为法之外也。能与有为法作依持建立者是如来藏也。世尊以下明善恶依如来藏也。欲明善恶法违如来藏而生死故。轮转无穷善法之起顺如来藏故返流尽源也。此中将明有藏故。依无解故不依也。若无如来藏者。不得厌苦乐求涅槃。何以故释何以无如来藏不得厌苦求涅槃也 下言于此六识及心法智不种众苦。以无如来藏故。六识者依六根生心及心者意根也。法智者意根中空解也。此七法化化自灭刹那不住故云六识及心不种众苦。法智亦不得厌苦乐求涅槃也。此明反解也。世尊以下顺明也。如来藏无前际者不属未来。不起者不属现在。不灭者不在过去。此明如来藏是常故。法种众苦者六识及心广起诸恶也。乐求涅槃者。法智得厌苦乐求涅槃也。世尊以下明异外道外人计身有神我不迁不灭。今明常住如来藏时人谓为同外道故言非我众生。在于金刚心后众累之外故非人境界。颠倒众生者常见。苦乱意者断见也。世尊以下第二段法界藏者。常住佛果异于生死故云界也。体备万善故名法身藏。超过生死故言上上。不为或染其性光洁故言自性清净如来藏者。还举文欲明隐覆之义也。而为客烦恼者。或本理外而生故云客也。上烦恼者即此或在万行之上也。如来藏为二种烦恼所染。乃是如来境界非下人能知也。自下以浅说深。何以故者欲明刹那若在现时烦恼之心在过去未来故。言非烦恼所染。刹那不善心亦不烦恼染者。一念不善在现时善心以谢故。亦不为烦恼所染。烦恼不触心者。烦恼不及善心心不触烦恼者。善心不及烦恼。云何不触法而能得染心者。不曾相及何由相染污也。上明实法空性当体自灭都无相染。从世尊以下就假名相续揽之为一故。有相染百年相续应生中上之善中间生恶心中上品善不得相续故名前善心。今作恶心故言烦恼染心也。欲明生死之中当分空性无染。何况出世如来藏自性清净而有染也。难可了知者非下情所恻故。言唯佛世尊实眼者。法眼实智法智为法根本。大乘常住功由佛说故言根本。感悟众生使修行善法名通达法。为行善众生作其荫覆故名*依。亦悉知见如是不染之理自性清净也。胜鬘夫人以下第三段。问于佛时对佛审理义同问也。如是自性清净者前如来藏也者。还举前刹那善心也。而有染污者上二法也。难可了知者二法皆难可了知也。有二法者。一是自性清净。二是刹那善心。谓自性清净心还举如来藏。彼心为烦恼所染。还举上刹那善心也。如此二法有染者。而实不染者非下情所测。要八住已上成就*菩萨乃能信解也。

  若我弟子以下第十四章。上来明一乘境行既同。从此以下明受行之人能继承圣纵故名真子。若我弟子随信者。从初住至三住信增上者四住至七住也。依明信者依八地以上明信作五种巧便观而得究竟明自性清净而有染污也。随顺法智以下。出其五种观行之法。观察施设根意解境界者。此是第一施设者。五根同名四大所造故名施设正行。修定力故彻见三千。若尔为更修定。应以大清根彻见十方。如此则解自性清净也。云何得知。有染由烦恼障故。如是即解而有染义也。意解者如观少清后时满阎浮大地。尽皆是清。若尔更修诸行得大意解彻见十方。大意解者即如来藏也。何以能知。而有染污往昔不除障故。不解三千者障便得。若尔大意解者。何以不得亦由障也。如是能知染污观察罗汉眼者。此第二巧便。昔时常眼以修行故。今得不眼。若尔为修万善应得大不眼。谓如来藏。即解自性清净。云何能知。有染污以障故。不得断障则得也。观察业报者。无善之时则无天身。修善则有。若尔为修万善应得清净身。谓如来藏。如是则解自性清净。云何而有染污天身何以不受。正由此身障故。此身若灭天报则应受之。如是大清净身亦以障故不得。则解者染污此是第三也。观察罗汉大力菩萨自在通者。第五巧便也。于我灭后若我弟子随信者。初住至三住。信增上者四住至七住。亦可出所信之事也。依明信八住以上随顺八地作此五种观行自性清净。彼刹那善心而有染污而得究竟。此解运载行人至于佛果故。言入大乘道也 尔时胜鬘白佛言更有大利益者。亦可上求佛说二人胜鬘更说一人也。亦可胜鬘说其护法故言大利益也。白佛言三种善男子女人于甚深法者。如来藏得称理之解故言离目影像也。何等为三以下。明三种真子自成就甚深法智者。八住以上也随顺法智者四住以上。作前五种巧便观是也。于诸深法不自了知者。三住至性地也。不能玄鉴常住故。言仰推如来非我境界也。除此诸男善子女人诸余众生。于此常住如来藏深法妄情取著故。言习诸外道败种子者。当以王力以设法而调伏之使入性地也。尔时胜鬘以下第十五章。有解云。无别胜鬘章文句。何以然者。上来能说之人即是胜鬘故。若尔者前来听之人即是真子。亦不应别有文句也。解意言。真子有三人别故须别也。若尔上来所说之事即是一乘。何故别出一乘章。若言乘境行之别故。须者人中亦有弟子优劣之异。是故齐此以下克作胜鬘章与诸眷属顶礼足者。说经既终将欲取别故。礼前后凡四礼也。

获取胜鬘经疏-昭法师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

原文链接:https://www.maizis.com/c-xx01/p-220317100313275

以上内容来自麦子文档原创整理,如有问题,请发送邮件致客服进行反馈!

相关文章

  • 胜鬘经疏-昭法师的目录章节详细介绍

    从是灭谛以下第十二章。所以来者。上明如来藏一住谛常住时情意谓为即身中有之故。此明是颠倒真实。亦可退理之解名为颠倒。称理生知目曰真实。颠倒真实合为一章故。名颠倒真实也。是灭谛者还举上章开于此章也。过一切众生心所缘者。欲明常住灭谛妙绝玄境故。言

  • 胜鬘经疏-昭法师小说txt下载

    胜鬘经疏-昭法师下载文件格式为txt格式,文件大小约:54.55KB,原著作者是佚名,胜鬘经疏-昭法师主要讲述的内容为:言久时所说也。 应以智慧以下。 第六明波若度。 前五皆有体根。 今此智慧虚非浅情所测故。 欲知其体验其同也。 若彼众生得一切义者。 菩萨万法朗然敷演其理故。 言无畏心而演说一切论五明论也。 第一宾主住复实其佛法故言内论。 广说外道兴藉名外明...

  • 胜鬘经疏-昭法师主要内容讲的是什么?

    言久时所说也。 应以智慧以下。 第六明波若度。 前五皆有体根。 今此智慧虚非浅情所测故。 欲知其体验其同也。 若彼众生得一切义者。 菩萨万法朗然敷演其理故。 言无畏心而演说一切论五明论也。 第一宾主住复实其佛法故言内论。 广说外道兴藉名外明

  • 胜鬘经疏-昭法师的结局是什么?(主角最后怎么了)

    世尊此四圣谛以下。第十一谛章。所以来者。上虽明无边圣谛。未指其体。今明苦集道谛尽于金刚所谓无边灭谛是也。亦可上明空义隐覆真实而未别其体。今明苦集道谛是能覆灭谛是所覆之理也。然住灭道体无别状。何故但言一谛。欲明往昔说道为无常苦空名通能覆昔日说灭不说为无常苦空名不滥能覆故。论一谛亦可上章处处言菩提智所断道谛名章事在可解灭谛难知故。今但言一谛也。三是无常一是常以下。若分段解义者。至苦灭谛以来是一谛章自下明一依也。若不尔者此文非则双非是则。并是不可取别。但解一谛竟下言是常。是依者即以安稳二字怗之。便成安稳一依文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