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2003年第2期的详细目录和章节如下:
第26章正好在小说的中间,插入了昆德拉夫妇关于小说创作的一些基本意图。薇拉从噩梦中醒来,而梦正好与昆德拉小说有关,他认为妻子是疯狂想象的受害者。(可以理解为她读了丈夫手稿,或谈到的一些构思,妻子在梦中延续了这些想象。而昆德拉在自嘲,说自己写的是垃圾,愚蠢的东西。)
文森特是一个贯穿小说始终的人物,第一章他开摩托车出现在作家车的左右,突出他是一个速度的代名词,引出昆德拉和薇拉两个的议论,速度因此而出,缓慢也因此而出。全文中文森特活动与叙述文字量是最大的,可见这个人物作家托寄了他的意图。
要说那一个班的学生留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无论怎么排,许红萼也只能排到十几位,在她前面是一些调皮捣蛋的男生和长相出众的女生。我一点一点地发现许红萼,就像游人进入一片风景区那样,最让他动心的风景不一定一进去就看到了。给他们上第一节课时,他们的面孔在我脑海里模糊一片,因为有一半的时间我都是勒着头的,好一字不落地咏读备课,四分之一的时间背对着他们板书,还有四分之一的时间就是大而化之地看他们,看坐在最后面听课的老师和教室后墙上的黑板。上了几节课后,我就扔掉了备课簿,板书也相对少了,这样我就有更多的时间看他们了。一对男生和一对女生在下面交头接耳,嘿嘿窃笑,他们的声音并不大,都拼命地压低自己的嗓门。但在课堂上,教室里是只容许有我的声音的,他们只能在回答我的提问时才可以发出声音。这时候他们想不说话都不行,否则我就会在心里骂句笨蛋,然后宽容和蔼地说出两个字:坐下。我掐断自己的话头,站在讲台上看他们。认真听课的同学抬起头,看了看我,然后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两个男生的反应还算灵敏,快速往我这儿扫了一眼,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马上变出一副一本正经的嘴脸看自己的书本(嘿嘿,我讲到哪儿了,我要是让你们站起来回答这个问题,嘿嘿)。两个女生的反应就比较迟钝,两颗小脑袋几乎埋进了抽屉里,唧唧唧唧地说着,不时发出两声又压抑又轻微又尖锐的笑声。我两手支着讲台,左手的中指和食指夹着一支粉笔轻轻颠着,眼睛盯在两个女生的座位上。同学们的眼睛都跟着我转,然后正过神来,女生们正儿八经地坐在那儿,一脸无辜的样子,不少男生则拼命地憋住笑,满脸的幸灾乐祸。两个女生大概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坐在她们后排的两个男生一脸的严肃正经,并不去提醒她们。这时候坐在她们前排的一个女生回了一下头,用圆珠笔敲了几下她们的课桌。两个女生像逛公园时看见了狮子冲出笼子那样猛醒过来,从云端落回到教室里。其中一个由于太慌乱,脑袋撞到了桌子上,惹得满堂哄笑,而她只能强忍疼痛。我用眼睛对那个回头敲她们课桌的女生说了声谢谢,那个女生抿然一笑,遂将笔头含进自己红润亮泽的嘴唇。趁让同学看一段课文回答提问的时间,我对照着讲台上的坐次名单知道了她的名字:许红萼。许红萼,你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许红萼站了起来,洁白洁白的脸蛋上一片茫然,原来她也在开小差。这次我没在心里说笨蛋,只有男生我才会这样说。
第一章在挖掘运用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以“考古学”的方法考察了新诗潮酝酿期即*“地下诗歌”的总体创作情况。*诗坛的基本格局为主流诗坛与地下诗坛双向平行、对峙共存,本论文一方面从年龄角度考察了老一代诗人(归来前的诗人)与青年一代诗人(前朦胧诗人)在*时期的“地下诗歌”创作,另一方面从地域角度考察了北京诗人群、上海诗人群和贵州诗人群的“地下诗歌”创作,重点分析了新诗潮的两位先行者的诗歌创作以及他们对于新诗潮发展的先驱意义。
第二章选取*“地下诗歌”最有代表性的诗歌群体“白洋淀诗群”作为考察对象,论析了该诗群形成的原因、独特的文化背景与地域文化优势、主要诗人与诗歌创作的总体概况。并运用细读法对该诗群的代表诗人芒克、根子、多多的诗歌作了阐释。
第三章探讨了新诗潮的崛起与衰歇的内外部原因,重点分析了“第三代诗歌”的兴起,并引入“代沟”理论,以艾青与青年诗人的关系为例剖析了“朦胧诗论争”的原因、影响及其所涉及的诗学观念、诗歌技巧的对峙,考察了论争中呈现出的两代诗人之间“文化代沟”与“文化沟通”等深层问题。
获取芙蓉-2003年第2期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