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宝珍博客摘抄中最后主角的结局和内容如下:
第二阶段是价值和价格联合推动,基本面的变化引发了投资大众预期、认知、情绪的变化,大众预期、认知、情绪的变化导致了价格的变化,当价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之后,价格的变化又单独成为影响预期认知心理情绪变化的因素,于是在基本面变化引起价格变化产生之后,价格就成了一个新的引起预期变化的不利因素,从而进一步影响价格。在这一阶段一开始基本面变化对价格变化的影响要大于价格对价格自身的影响程度,越往后价格自身变化对价格影响程度越强烈,而基本面变化对价格的影响日益减弱。最后过度到第三阶段价格变化单独影响价格
第三阶段是纯粹的价格推动。在第三阶段,因为价格的持续变化,基本面变化对价格的影响已经充分的体现,也就是说价格的变化反映包含体现了基本面的变化,从而基本面不在作为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基本面对价格的影响力已经耗尽,但这个时候猛烈的持续的价格变化强烈的*了市场投资大众,于是价格会延着原有的价格变化方向前进,价格惯性变化的特征完全是由前期价格变化的猛烈度决定的,与基本面已经没有关系了。这也是为什么股价不能恰到好处的反映基本面变化的原因,价格是投资大众心理预期和认知以及情绪的反映,一切能影响投资大众预期认知心理情绪的因素都能导致价格变化,而已经和正在发生的强烈价格变化更容易、更直接的影响投资大众的心理情绪和认知与预期。价格的变化既受基本面的影响又受价格本身变化趋势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价格具有自己决定自己变化的特征。
第四阶段又回到了价值决定,当连续的价格变化发生之后,价格已经明显的与基本面的真实情况不一样了,以至于这种错误可以不特别费力的就可以被发现,于是会引发新的理性投资人的介入,体现价值对价格的决定作用。
这四个阶段中存在着一段价值完全不在影响价格阶段,由于这个阶段的存在就使得我们投资人对价值的理解更加精细化,更加具体化了,过去我们对价格决定于价值的理解太过粗,认为总是价格总是受价值影响的,价值是无所不在的。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真实的价格变化中存在着一段价值失效阶段,在这个失效阶段正是历史上很多投资困惑的原因,有很多投资人,包括我本人在过去的投资中也遇到过这样的困惑。就是明明是一个值10元的股票已经跌到7元了,按理说已经有30%的安全边际了,就应该买入了,而我和很多投资人也是在这个价位区间买入的,但最后的价格走势是股价先跌到4元,然后又涨到10元(实际情况会超过10元)。换言之,7元不是最佳买入点,在7元买入的是先经历套牢,这个过程是频繁的规律性发生。现在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当时在7元买入的行为根本没有意识到,价值决定价格的过程在趋势性价格变化过程中有一段是价值无效阶段,是纯价格驱动阶段。这种纯价格驱动阶段是要必然发生的,这一阶段的必然发生就导致了已经有投资价值还要大幅创造更大的投资价值。同样,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牛市兴起的时候,价格连续上涨后,很多投资人都认为10元的企业已经涨到15元了,已经明显高估了,于是卖出,但结果是最后涨到20元,这种现象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叫赵丹阳曾经遭遇过,他是在中国2007年大牛市的中间段,3000点宣布解散基金,实际上中国股市后来走到了6000点,因此他受到很大的压力。理性度上讲,赵丹阳的理性度是无人能比的,是位很好的理性投资人,但他3000点减仓并解散基金的作法其实是丧失后续的价格真实上涨。赵丹阳的问题有可能也是没有认识到价格与价值的具体关系,也是对价值规律有不完全的理解,没有认识到价格在某段时间必然脱离基本面的约束,受价格本身的驱动。[
获取董宝珍博客摘抄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