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拉姆讲述考古的故事中最后主角的结局和内容如下:
为了对现代的历史学家必须研究的古文明(包括笔者在前面谈到过的古文明)有一个正确的把握,让我们依据汤因比的观点把它们排列如下:
西方 拜占庭东正教 日本、朝鲜 俄罗斯东正教 米诺斯 波斯 苏美尔 * 赫梯 印度 巴比伦 远东 埃及 古希腊 安第斯 叙利亚 墨西哥 东印度 尤卡坦 中国 玛雅
实际上,如果我们集纳其他权威的意见,那么古文明的总数至少应该增至22种。对淹没的亚特兰蒂斯文明,首先谈到的是柏拉图,从那时起有关亚特兰蒂斯文明的著作已经出版了20万册,但至今没有人能够对这个神话大陆的存在作出证实。亚特兰蒂斯文明被无数作品视为世界文明的组成部分。假如德国著名文化史家、非洲探险家利奥·弗罗本纽斯看到了汤因比的文明表,一定会加上“黑人文明”,另外,他也是一贯支持“亚特兰蒂斯文明”这一概念的。 谁敢说考古学家已经把世界上的文明古迹挖光了呢?无数的古迹散布在全世界各地,每一处都是一个谜,每一处都包*某种文明的内容。这类文物之中,一部分学者们讨论得最多的是复活节岛上的260座黑火山岩雕像,当初每座雕像头上还戴着一顶帽子,也用黑火山岩雕制而成的,只是颜色为暗红色。这些雕像是缄默不语的,而同时找到的还有大约20块木牌,下面有符号,与象形文字类似,如果能够破译当可解开雕像之谜。 挪威探险家索尔·黑耶达尔为破解雕像之谜作出了贡献。众所周知,1947年春天,年轻的黑耶达尔就乘筏横渡了大西洋,筏是印加式的,并命名为印加太阳神。他从秘鲁的卡亚俄港出发,一路行驶,最后抵达土阿莫土群岛,目的是证明印加文明同南海群岛之间的联系。过了不到十年,他就前往复活节岛。他早期撰写的有关1957年的收获的大众化报道引起了广泛的兴趣,接下来,德国人类学家托马斯·巴塞尔发表了《复活节岛古文字破译中的若干原则》,书中的论点十分敏锐,并附有他对许多象形符号的解释。但到了1965年,黑耶达尔科学分析的资料连同一些铭文一起出版之后,对巴塞尔的解释构成了一种挑战。复活节岛的古文字,看上去变得越来越神秘了。 然而过去认为,要破译一种未知的语言与文字,必须有两种文字对照的词语,但这种看法已被证明是错误的。早在1930年,德国人汉斯·鲍尔一举攻下乌加里特语(古马加里特地方的闪米特语———译者注)这个难题,他只花了几个星期就从30个符号中正确破译出了17个。1947年,在土耳其东南部的卡拉台朴,赫尔穆特·博塞特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刻满了腓尼基和赫梯的象形文字,这又是一篇两种文字对照的词汇,找到它真是千载难逢的幸运。破译这种古文字的难题,曾使三代学者束手无策,至今就可望解决了。 但20世纪最重要的一项破译工作却是由一位“业余爱好者”———年轻的英国建筑师麦克尔·温特里斯来完成的。克里特语中所谓的“B线”古文,50年来不断地为世界各国的学者所译出,而到了1953年,他却完成了破译工作,发现那些古铭文是古希腊方言。 近年来,电子翻译机出现了,并发展到了微机翻译技术;但微机翻译更重要的作用是合成了语言研究的新方法。在破译古文字方面,数据处理技术是起作用的。
获取西拉姆讲述考古的故事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