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点睛补注-明-释智旭中最后主角的结局和内容如下: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勇者夺魄。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大须各自简点。莫使此二人恶。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曲尽女子小人情状。
【补注】女子小人。皆须教之以道。学道则易使也。若养而不教。则有怨与不孙之弊。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恶字。不作去声读。见恶。谓尚不能改恶从善也。虽云改过可贵。但四十不改。恐终不能改矣。故警励之。意欲其奋发速改也。
【补注】欲其不终于恶也。不终于恶。则朝闻道夕死可矣。
【微子第十八】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异世者。却知其仁。同时者。却云不知其仁。孔子于仁字。何等认得清楚。岂似子路子贡子张武伯等。隔墙猜谜乎。
卓吾曰。千古只眼。
方外史曰。若据后儒见识。则微子之去。箕子之陈洪范于武王。安得与比干同论。呜呼。仁理之不明也久矣。
【补注】为仁而去。为仁而奴。为仁而死。故曰殷有三仁焉。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卓吾曰。有见有守。方外史曰。惟见。得真。故守得定。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又是圣人一个知己。 趋而辟之。尤有禅机。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好赞词。)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辟人之士。错看孔子)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可见不是辟人之士。)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菩萨心肠。木铎职分。)
获取论语点睛补注-明-释智旭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