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桌上的玫瑰曾宏燕中最后主角的结局和内容如下:
全书内容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出爱情教育的话题,第二部分为爱情教育的前奏曲,在历史追溯中和美好的感受中对爱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第三部分为爱情教育实践中,由学生的疑惑所引发的系列专题而面对学生整体的共性教育,第四部分为爱情教育实践中,面对学生的具体实例所进行的个性教育。第五部分,意在体现集体生活中学生高尚的情感的培养。文章的写作形式,立足于内容的表达并力求多样化,以使文章求实而不乏活泼。对于书中涉及的一些具体事例,因考虑到尊重孩子们的隐私权,除隐去了原本的名字还对其中的情节做了一些技术性的处理。
和中学生谈爱情,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面对十几岁的孩子,谈什么?怎么谈?其内容的选择,尺度的把握,都将直接关系到这项工作的严肃性和实效性。所以,我基本上以孩子们对爱情问题的疑惑作为教育内容的重点,同时还考虑到社会诸多因素对他们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中学生心理特点所决定的接受程度。以此作为对爱情问题进行适度阐释的依据。希望这本书使爱情的神圣和美好驻足于孩子们的心间,给他们未来生活的思考和真正爱情的获得奠定一定的基础。就象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孩子们的心田播下“一颗小小的种子”,促使他们日后“自己的观点、信念的幼芽萌发出来”。
作为语文教师,我还希望自己写的这本书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孩子们在爱情这一领域实现自我教育的同时,如阅读的过程还会给他们以语文学习方面的正面影响,那么,也算是我这本书的一个意外的收获了,我的心中是有着这样一个小小的期待的。
完书之时,正是99年10月。此时的北方应是成熟的金秋季节,而南粤的海滨仍是夏日的模样。时值共和国50周年的大庆,也是我步入知命之年的第二个年头。在我与共和国同一生日却并非同一年份的特殊的日子里,我的作品的出生意味着一种巧合还是一种必然?也许两者都有。于是,我可以有了一份送给祖国母亲的生日礼物,虽然并不厚重,但毕竟是凝聚着我心血的一部作品;而且我也有了一份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沉甸甸的一本备忘录,记载着我曾走过的教育历程。
出书之时,该是20世纪和21世纪的交接之时。这本书是幸运的,因为她诞生在世纪之交的年代,带着20世纪的梦想跨入了新世纪更加辉煌灿烂的生活。她希望自己年轻的生命能给同样充满活力的孩子们带来欢欣和希望,她更希望自己那*的声音和着春天万物萌发的生命之歌加入到新世纪的旋律之中。
获取课桌上的玫瑰曾宏燕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