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婪、欺诈和无知-美国次贷危机中最后主角的结局和内容如下:
中资银行在美国次贷抵押证券业务的涉入深浅还是一个谜。这些金融机构的不透明意味着无法得到足够的数据帮助精确分析。然而,有一些数据相信是准确的。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的网站上披露,截至2006年6月,中国共持有总额为1 075亿美元的美国次级贷款抵押证券,而这一数字三年前只有30亿。一年以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问题才暴露,由此判断目前的真实数据可能还会更高。这个数据仅包含吉利美(Ginnie Mae)、房利美和房地美三家机构提供的证券,并不包括中资银行持有的次级或者Alt-A 抵押贷款证券。
2008年1月21日,次贷相关资产数额最大的中国银行宣布其总共持有总额80亿美元的次级贷款,业界无不震惊。该银行已经将次级住房贷款抵押证券账面价值降至49.90亿美元,并且计提了12.95亿美元以应对可能的证券跌价损失。中国银行宣称他们已经处理了和次贷抵押债券相关的债务担保债券,看来对未来的损失他们早有准备。该银行2007年的利润为79.9亿美元,这为它提供了充足的现金以应付额外的次级抵押贷款投资减值。
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曾公开表示他对此并不紧张,因为银行持有的证券评级很高--71.23%的证券评级为AAA,25.93%的评级为AA。尽管他的分析师解释"高等级评级的证券让中国银行在危机中面临低水平风险",我很疑惑他是否真正了解评级过程的不精确性,或者他只是在使用公关策略以缓解紧张局势。不考虑他的评论,如果涉及次贷的资产金额在50亿美元以内,美国次贷危机将不会威胁中国银行长期的偿付能力。
潜在的问题存在于我们未知的领域。中资银行一直以来都不对其持有的资产进行披露。但根据估计,这些银行至少在吉利美、房利美和房地美发行的证券上投资超过1 000亿美元。如果还有这样或那样形式的有风险的抵押贷款没有被纳入估计,这将会产生额外的损失。人们认为吉利美贷款是以美国*的信用做担保,而其他不是,这是一个普遍的误解。尽管吉利美、房利美和房地美发行的证券有"隐含"的担保人,但美国*并不会对从任何金融机构购买证券产品遭受的损失负责。对次级贷款或Alt-A贷款产品而言,没有担保人,也没有保险机构。
获取贪婪、欺诈和无知-美国次贷危机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