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注释-清-李涵虚的结局是什么?(主角最后怎么了)

赵无极2024年10月03日 08:01 阅读 (5) 仙侠小说结局

道德经注释-清-李涵虚中最后主角的结局和内容如下:

第七十九章

(河上公注本作任契章,彭本同)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万方多怨,君德必薄。遇民怨而犹不自责,反欲解和大怨,即有能和者,必有未和者在内,则余怨难消矣,安得谓为全善哉?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是以圣人治世,必修自厚之德,取信于百姓,不责人而人自孚。譬如合同约契,分左右而各执之,永以为凭,则尔无我诈,我无尔虞也。圣人执德如执左契,民奚有不乐者哉?是以有德者司契,无德者司彻也。彻:考过也。察察然以考过为事,全不自省,而民弗从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书》所谓“皇天无亲,克敬为亲。民罔常怀,怀于有仁”者也。

第八十章

(河上公注本作独立章,彭本作小国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客有欲为国大民众者,使有亿兆人之器而不用,斯其用必愈足矣。拟将返古还初也。太上则不然,举小以例大,言其小而大者可知。夫国小民寡,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则其用必愈多矣,何难返朴还淳乎?故使民不用其器,惟宝其身。只居本土,弗徙他邦。重死而不死,养生而长生,外何有乎?斯时也,国中之人步履轻健,故有舟车不乘也。国中之境,盗贼全无,故有甲兵不陈也。国中之治,浑厚质实,结绳之风可续也。甘食美服,安居乐俗,邻国相望,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则应酬简而不启繁华,物用丰而各安家室。国之高人曰:一丘一壑,自谓过于人间也。一春一秋,宛若忘于壶中也。爷爷母母康永寿,夫夫妇妇长相随。兄兄弟弟吹埙篪,子子孙孙调鸾鹤。又何异洞天福地,极乐世界哉?

第八十一章

(河上公注本作显质章,彭本作不积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获取道德经注释-清-李涵虚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

原文链接:https://www.maizis.com/c-xx01/p-220322170319333

以上内容来自麦子文档原创整理,如有问题,请发送邮件致客服进行反馈!

相关文章

  • 道德经注释-清-李涵虚小说txt下载

    道德经注释-清-李涵虚下载文件格式为txt格式,文件大小约:79.85KB,原著作者是佚名,道德经注释-清-李涵虚主要讲述的内容为:吾:种物之主人也。 观:待也。 复:返也。 修身人委置元神于空器之中,则得其道。 既得其道,当居闲静无事之所,谨慎而不失其道。 俟空器之生物,而吾又待其返本也。 故一往一来,而生变化神明焉。 知此,则七返之道备矣。 彼万物之芸芸而并盛者,由...

  • 道德经注释-清-李涵虚主要内容讲的是什么?

    吾:种物之主人也。 观:待也。 复:返也。 修身人委置元神于空器之中,则得其道。 既得其道,当居闲静无事之所,谨慎而不失其道。 俟空器之生物,而吾又待其返本也。 故一往一来,而生变化神明焉。 知此,则七返之道备矣。 彼万物之芸芸而并盛者,由

  • 道德经注释-清-李涵虚的结局是什么?(主角最后怎么了)

    万方多怨,君德必薄。遇民怨而犹不自责,反欲解和大怨,即有能和者,必有未和者在内,则余怨难消矣,安得谓为全善哉?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是以圣人治世,必修自厚之德,取信于百姓,不责人而人自孚。譬如合同约契,分左右而各执之,永以为凭,则尔无我诈,我无尔虞也。圣人执德如执左契,民奚有不乐者哉?是以有德者司契,无德者司彻也。彻:考过也。察察然以考过为事,全不自省,而民弗从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书》所谓“皇天无亲,克敬为亲。民罔常怀,怀于有仁”者也。

  • 道德经注释-清-李涵虚的名言名句(经典语录)

    临炉定铢两,五分水有余。二者以为真,金重于本初。其三遂不入,火二与之俱。固塞其际会,务令致完坚。候视加谨慎,审察调寒温。周旋十二节,节尽更须亲。知之者固属难言,以彼未知之光,却又从何闻之?岂不有能言者导其知乎?丹经云:得师口诀,乃能成道。又

  • 道德经注释-清-李涵虚的目录章节详细介绍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