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注-元-吴澄的结局是什么?(主角最后怎么了)

蒋展舟2024年10月02日 08:03 阅读 (11) 仙侠小说结局

道德真经注-元-吴澄中最后主角的结局和内容如下:

厌所生谓伤生速死,是厌恶其所生而弃其命,大威至矣。

夫惟不狎,是以不厌。

不狎,旧本作不厌。庐陵刘氏云:上句不厌当作不狎。今从之。夫惟不狎其所居而畏所畏,是以不厌其所生,而大可畏者不至矣。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自知,自知爱身之道。自见,自显著所知以示人。自贵即后章贵生,言贪生之心太重也。圣人于自爱之道,虽自知于中,然含德袭明,知若不知,亦不表表示人自见于外。虽自爱之笃,然体道自然,若无以生为,亦不切切贪生自贵之过。彼谓自见自贵,此谓自知自爱,上文言不畏则有大威之祸,不狎则有不厌之福,皆为众人言尔。若圣人,则不待畏而自无可畏,不待毋狎而自无所狎,内有自知自爱之实,内无自见自贵之迹。所无者,所去也。所有者所取也。

右第六十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

此言用刑力之过人者勇也。敢,敢为恶。不敢,不敢为恶。设言二人皆丽于法,其一勇于敢者,敢为恶之心过于人,盖怙终故犯之人也,则当杀之。《虞典》以为贼刑,《周诰》以为非眚,惟终乃不可不杀是也#2。其一勇于不敢者,不敢为恶之心过于人,盖眚灾误犯之人也,则当活之。《虞典》谓眚灾肆赦,《周诰》谓非终,惟眚时乃不可杀是也。刑故宥过,两者帝王之刑。老子之意则又不然,言此两者一利一害,利谓勇于不敢而活之者为宜,害谓勇于敢而杀之者恐或误杀也,然则不敢者固宜活之,敢者亦不宜杀之也。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敢为恶之人乃天所恶,然天之所恶深昧难测,何以知其果为天所恶之人乎?其人虽可杀,圣人犹有难之之意,而不敢轻易杀之也。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纲恢恢,疏而不失。

圣人不轻易杀之,则为恶者皆得漏网,而天网不漏也。天之于恶人,非如人之以力与争,而天定自能胜人,非如人之以口与言,而其应如响应声。其报应之速不待召之而自来,至恶有恶报,虽用智计不可逃免。天虽无心,坦然平易,而巧于报应,有非人谋之所能及此。天网恢恢,广大似若疏而不密,然未尝失一,恶人无得漏网者,圣人虽不杀之,而天*之也。

获取道德真经注-元-吴澄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

原文链接:https://www.maizis.com/c-xx01/p-220322170323544

以上内容来自麦子文档原创整理,如有问题,请发送邮件致客服进行反馈!

相关文章

  • 道德真经注-元-吴澄的结局是什么?(主角最后怎么了)

    自知,自知爱身之道。自见,自显著所知以示人。自贵即后章贵生,言贪生之心太重也。圣人于自爱之道,虽自知于中,然含德袭明,知若不知,亦不表表示人自见于外。虽自爱之笃,然体道自然,若无以生为,亦不切切贪生自贵之过。彼谓自见自贵,此谓自知自爱,上文言不畏则有大威之祸,不狎则有不厌之福,皆为众人言尔。若圣人,则不待畏而自无可畏,不待毋狎而自无所狎,内有自知自爱之实,内无自见自贵之迹。所无者,所去也。所有者所取也。

  • 道德真经注-元-吴澄小说txt下载

    道德真经注-元-吴澄下载文件格式为txt格式,文件大小约:82.29KB,原著作者是佚名,道德真经注-元-吴澄主要讲述的内容为:他本或作《道德经》上,则是以《道德经》为一书之总名,而分上下篇也。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道犹路也。 可道,可践行也。 常,常久不变也。 名谓德也。 可名,可指定也。 道本无名,字之曰道而已。 若谓如道路之可践行而-道,则非此...

  • 道德真经注-元-吴澄主要内容讲的是什么?

    他本或作《道德经》上,则是以《道德经》为一书之总名,而分上下篇也。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道犹路也。 可道,可践行也。 常,常久不变也。 名谓德也。 可名,可指定也。 道本无名,字之曰道而已。 若谓如道路之可践行而-道,则非此

  • 道德真经注-元-吴澄的目录章节详细介绍

    右第三章此章言圣人治天下之道。而虚心、实腹、弱志、强骨,后世养生家借以为说,其说虽精,非老子本旨也。 右第四章 右第五章 右第六章 右第七章 右第八章 右第九章 右第十章 右第十一章 右第十二章 右第十三章 右第十四章 右第十五章 右第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