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门归敬仪-唐-道宣的结局是什么?(主角最后怎么了)

养海桃2024年12月27日 08:06 阅读 (7) 科幻小说结局

释门归敬仪-唐-道宣中最后主角的结局和内容如下:

故上生经云。若有敬礼弥勒佛者。除却百亿劫生死之罪。乃至来世龙华树下亦得见佛。又云。我灭度后四众八部闻名礼拜。命终往生兜率天中。若有男女。犯诸禁戒造众恶业。闻是菩萨大悲名字。五体投地诚心忏悔。一切恶业速得清净。若有归依弥勒菩萨。当知。是人得不退转。弥勒成佛。见佛光明即时授记。增一云。礼佛有五功德。一者端正(以见相好生尊上故)二得好声(以见佛时。三自称曰南无如来真等正觉故)三多饶财(以其花香灯明随力供养故)四生处高贵(以见佛时心无染著。又能右膝著地长跪叉手礼故)五生天上(以念佛功德法尔故)二明赞叹佛德者。以清净心口业加叹。如成佛经梵王赞曰。

正遍知者二足尊  天人世间无与等

十力世尊甚希有  无上最胜良福田

其供养者生天上  稽首无比大精进

又如文殊问经赞佛曰。

我礼一切佛  调御无等双

丈六真法身  亦礼于佛塔

生处得道处  *涅槃处

行住坐卧处  一切皆悉礼

诸佛不思议  妙法亦如是

能信及果报  亦不可思议

能以此祇夜  赞叹如来者

于千万亿劫  不堕于恶趣

如菩萨本行经曰。正使无数亿计人成辟支佛。有人百岁四事供养。功德甚多。不如有人以欢喜心。一四句偈赞叹如来功德无量。又如善生经云。以四天下宝供养于佛。又以重心赞叹如来。是二福德等无差别。大悲经云。一称佛名南无佛者。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尽也。三明发愿回向者。行者善根力劣。以愿扶持。如行无目平地颠仆。故须愿行相须如轮涉远。应作是言。愿我先世及以今身。所修善根施诸众生。皆共回向无上佛道。生弥勒前闻清净法。悟无生忍。愿命终时心无障恼。随善根力自在往生一切佛前。故智度论云。有人修少福业。闻有乐处常愿往生。及至命终各生其中。又庄严佛国事大。独行功德不能成就。要须愿力。如牛虽力挽车。要须御者能有所至。净佛国土由愿引成。以愿力故福德增长不失不坏。常见佛故。四明修念佛相好者。行者专心闲室端坐。正念如来身相。闭目开目了了分明。罪业重者多时乃见。以此想观知恶重轻。俱是妄想而善恶天别。不可思议。生死切人不容自怠。若素不作意后遭重病。周慞困闷寄心无地。一切恶业自从心生。无善种子如何排业。若素怀善常念佛故。随其心相须见即见。故观佛三昧经云。我灭度后。佛诸弟子舍恶去闹少语省事。昼夜六时乃至须臾念佛白毫。了了不乱注意不息。若见殊相或不见者。是人除却九十六亿那由他。恒河沙微尘劫数生死之罪。设复有人但闻白毫。心不惊疑欢喜信受。此人亦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佛言。如来相好八万四千。不及白毫少分功德。是故我今为来世人说白毫相。大慧光明消恶观法。若有恶人。闻此毫观生嗔恨者。白毫相光亦覆护之。除三劫罪后生佛前。五明专念佛德。修习慈悲名真供养者。行者以清净深心于一切时。念佛大恩令出生死。如念父母此但生身一世之养。佛恩深重。为诸众生入三有狱。殷勤教诫令修正行得出生死。无数劫苦。故我今日常念佛恩。况念佛故生善种子。功德果报不可穷尽。故金光明经云。于佛起业果报无边。又如观佛三昧经云。佛人中宝祐利处多。闻名礼拜供养者尚获重报。何况系念思佛正相。又上生经曰。佛灭度后。若有精勤修诸功德。威仪不缺扫塔涂地华香供养。行诸三昧读诵经典。如是等人虽不断结如得六通。应当系念念佛形像。称弥勒名。若一念顷受八戒斋修诸净业。命终之时即往生于兜率天上莲华台中。应时见佛白毫相光。超越九十亿劫生死之罪。随其宿缘为说妙法令得不退。大悲经云。若志诚心念佛功德。乃至一华散于空中。于未来世诸天梵王其福不尽。以其不尽终至涅槃。增一云。众生三业造恶。临终忆如来功德者。必离恶趣得生天上。正使极恶之人。以念佛故亦得生天。又华严云。若能须臾念佛者。智慧光明灭痴暗也。又智论云。菩萨常爱念佛故。舍身受身恒值诸佛。大悲经云。假使三千世界满中。声闻辟支佛有人。于一劫中一切乐具供养。乃至灭后起塔。尽形供养功德虽多。不如有人于如来所起一净信。思惟信解诸佛智慧不可思议。以此善根胜前无比。何以故。如来功德大慈大悲五分法身无量无碍。由是境界不可思议。若有敬养亦不可思议。是故果报亦不可思议。次又依教修习慈悲四无量心。何故如是。以诸佛心所谓大慈。今不修习行不同佛。无由得见。故念佛时行修慈观。行者初心欲修慈时。闲处端坐系念十方一切众生。皆如己亲无恚碍想。以上妙具四事供给。或一念顷一时一日。能生功德。随心分量不可限故。大集经云。若修慈者当舍命时。见十方佛手摩其顶。蒙手触故心安快乐。寻得往生清净佛土。余见世间性行柔软。临于安隐如意自在。本性粗疏临终荒忽。眼光先落失音不语。虽有善教不相领解。即事以求行慈为极。今忽不行。止是恶业无慈悲心。须投恶道。故经云。如是修慈见无量佛。若修法缘无缘慈者。具四无量获得佛道。六明受三自归并十善戒者。以诸道俗有识之徒。皆须归依三宝请求加护。所得功德无有限量。七众约戒。前已受归不妨重受重感无作。善恶既尔戒亦通之。若未受戒止得但受翻邪三归。日别六时随时便受。显归三宝自誓不回。其受法云。我某甲尽形寿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心生口言一心向佛。如上三说名得归法)我某甲尽形寿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如此三说自誓受讫)。如善生经云。若人受三自归。所得果报不可穷尽。如四大宝藏。举国人民七年之中运出不尽。受三归者其福过彼。不可称计。又挍量功德经云。四有州中满。二乘果有人尽形供养。乃至起塔不如。男子女人作如是言。我某甲归依佛法僧。所得功德不可思议。以诸福中惟三宝胜故。若起谤毁获罪无边。以善恶例同故。耆域调达同出佛血。以心有善恶。致使劫寿获于苦乐。又杂含经云。与须达交者。令受三归终生天上。有怀妊者。为其胎子受三自归。生已复受。后有知见复教三归。设有奴婢客人。怀妊生子亦如是教。若买奴婢受三归及以五戒然后买之。不能不买乃至乞贷。举息要受三归然后与之。若有施三宝物者。从世尊闻称名。咒愿乃得生天。佛言。善哉如来有无上知见。审知方便皆得生天。故处胎经云。佛告弥勒偈曰。汝所三会人是吾先所化。九十六亿人受我五戒者。次是三归人。九十二亿者一称南无佛。余广如正念经。受归果报生天乐相。次明受十善法者。谓身三口四意三善行。此之十业戒善之宗。今多依相罕有受者。比有愚夫不肯受之云。不作恶即名为善。今谓不然。先须愿祈不造众恶。依愿起行有可承准。若不预作辄然起善内无轨辖。后遇罪缘便造不止。由先无愿故造众恶。大圣知机故令受善。若谓我不作恶便是善者。汝不作善亦应是恶。如是牛马驴骡亦不杀生。岂是善耶。此乃心在无记。无罪福业故须起念专至深重方成业道。故未曾有经云。下品十善谓一念顷。中品十善谓一食顷。上品十善谓旦至午。于此时中心念十善止于十恶。故野干心念十善。七日不食生兜率天。又上生经云。我灭度后四众八部欲生第四天。当于一日至第七日。系念彼天持佛禁戒。思念十善行十善道。以此功德回向愿生弥勒佛前。随念往生。言七日者且从近说。尚感彼天何况一生而不克获。问曰。天上胜报不可思议。如何七日便感大福。答善因虽微获果甚大。如小火所起能烧大山。一善乃微能破大恶。又一念邪见诽谤大乘时。虽极短长劫受苦。因果道理业不思议。不可以凡情臆度。次明受法有师从受。无师自誓如上三归。三自归已口自发言。我某甲尽形寿于一切众生。起慈仁意不起杀心。如后九善例此。而不复繁文。七明发菩提心者。菩提云觉。自觉觉他故名佛也。行者既在佛法即佛种子。须发觉求作意观度。此乃趣佛果之津梁。成万行之根本。如空之含万像。若海之纳百川。若不先建此心。起行则便迷没。是菩提者其相如何。今欲发心有理有行。在缘乃二于义则通。不尔真俗两乖。非*义。言理发者。即是自心五阴诸法本性无我。深知此要名菩提心。故净名云。寂灭是菩提。离诸相故假名是菩提。名字空故又如问菩提经云。菩提相者出三界过俗法。言语断灭诸发无发。是名发菩提心。如是众经例遣想故名发心。谓此心体本清净。究达此理作业令净。故曰发心。即名行也。行者如上安止心。已生大欲心。我入佛道广度众生。所修善根皆悉回向无上正觉。故智论云。若人发心言我定当作佛。已过诸世间应受胜供养。又十住论云。若人发心求佛不休不息。有人以指举大千世界。在空劫住不足为难。若发愿言我当作佛是人希有。何以故世人心劣无大志故。发菩提心论云。有十大正愿常志修行。一愿我先世及以今身所种善根。施与众生回向佛道。令我此愿念念增长生生所生终不忘失。为陀罗尼之所守护。二愿以此善根生处。值佛常得供养。不生无佛国中。三愿我亲近诸佛。随侍左右如影随形。既得亲近为我说法成就五通。四愿通达世谛假名。流布解第一义。得*智。五愿以无厌心。为众生说示教利喜。皆令开解。六愿以佛神力。遍至十方一切世界。供养诸佛听受*。广摄众生。七愿我随顺清净*。一切众生听我法者。闻我名者即得舍离一切烦恼。八愿随逐众生。将护与乐舍身命财。荷负*除无利益。九愿我虽行*。心无所行亦无不行。为化众生不舍正愿。十愿我此十大愿遍众生界。摄受一切恒沙诸愿。若众生界有尽我愿乃尽。然众生界不可尽故。我此大愿亦不可尽。行者如是发正愿。已次受菩萨三聚净戒。其文易了故不备之。须见者如正行仪下卷。八明读诵佛正经典者。以此大乘了义经教。宣说甚深清净空法。由从如来法身所流。行者以清净心爱重大乘。受持读诵书写供养。乃至余乘所有经典皆是大乘之所流故。我亦受持无相违背。是故功德得见诸佛。如大品说。若有受持般若文字。亲近读诵忆念书持种种供养。不堕恶趣常见诸佛。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亦以供养诸佛。涅槃云。若为恐怖故利养及福德。书是经一偈。则生不动国。若为希福利一日读诵经。或自身财宝施于说法者。若能听书写受持及读诵诸佛之秘藏。则生不动国。又金刚三昧经云。若有暂闻佛胜智慧。深心随喜不起诽谤者。于百千劫不堕恶道。生处值佛乃至念佛法身。功德无边。九明供养舍利造佛形像者。如大品云。佛见是利故入金刚三昧。碎身如芥子。若有得佛舍利随力供养者。是人天上人中受乐。乃至苦尽福犹不尽。又无上依经云。假使娑婆世界碎为微尘。皆是四果辟支佛等。有人尽形供养乃至起塔。其福虽多不如。男子女人取佛舍利如芥子造塔。如阿摩勒大。戴刹如针大。露盘如枣叶大。造像如麦大。此之功德胜前无量不可思议。若不回向无上道者。以此功德聚尽娑婆世界微尘数。作六欲天王转轮圣王不可说尽。又涅槃云。若于佛法僧供养一香灯。乃至献一华则生不动国。善守佛僧物涂扫佛僧地。像塔如母指。常生欢喜心亦生不动国。此即净土常严不为三灾所动。十明修习正观者。至理真极不越人法二空。唯佛道有余道则无。由人法二空则二执斯断。一切烦恼无因得生。故金刚般若云。一切圣人皆以无为得名。此谓三乘圣贤深浅有异。至于入证唯在二空。行者修学当依地持。论云。修行法者托虚寂静身不*。口默少言。少睡多觉。常一坐食不杂种食。思量如来所说诸法。知非有无。以其所知遍通诸法令得善解。以此文证行者须知。观察自心从本已来自性清净。非空非有非染非净。离诸分别但为妄想。致有是非得失罪福因之增长。今达本性可谓还源。常作此观不见人法即是达空。空本无形如何起妄。如是一切作业动身运想不得失念。如上已明。此是实观。余名虚解。华严经云。观察诸法及众生国土世间悉寂灭。心无所依无妄想。是名正念佛菩提。又云。若欲得佛智当离诸妄想。有无俱通达疾作天人师。行者修行此观一时一念。功德无边。故迦叶经云。大千众生所有福德如弥尼王不如。有人修远离法。净心相应解诸法空无来无去。如是少忍功德非譬喻所能及之。又普贤观经云。若有昼夜六时礼十方佛。诵大乘经思第一义甚深空法。一弹指顷除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劫生死之罪。行此法者真是佛子。从诸佛生。十方诸佛及诸菩萨为其和尚。是名具足菩萨戒者。不须羯磨自然成就。应受一切人天供养。

获取释门归敬仪-唐-道宣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

原文链接:https://www.maizis.com/c-xx01/p-220323090318566

以上内容来自麦子文档原创整理,如有问题,请发送邮件致客服进行反馈!

相关文章

  • 释门归敬仪-唐-道宣的结局是什么?(主角最后怎么了)

    故上生经云。若有敬礼弥勒佛者。除却百亿劫生死之罪。乃至来世龙华树下亦得见佛。又云。我灭度后四众八部闻名礼拜。命终往生兜率天中。若有男女。犯诸禁戒造众恶业。闻是菩萨大悲名字。五体投地诚心忏悔。一切恶业速得清净。若有归依弥勒菩萨。当知。是人得不退转。弥勒成佛。见佛光明即时授记。增一云。礼佛有五功德。一者端正(以见相好生尊上故)二得好声(以见佛时。三自称曰南无如来真等正觉故)三多饶财(以其花香灯明随力供养故)四生处高贵(以见佛时心无染著。又能右膝著地长跪叉手礼故)五生天上(以念佛功德法尔故)二明赞叹佛德者。以清

  • 释门归敬仪-唐-道宣小说txt下载

    释门归敬仪-唐-道宣下载文件格式为txt格式,文件大小约:48.90KB,原著作者是佚名,释门归敬仪-唐-道宣主要讲述的内容为:圣法乘时行斯谒敬。 所以广引诚教。 为信首之初宗。 庶有不惑于教喻) 济时护法二(谓季俗根钝非敬不弘。 故济时机综习惟远。 遂使相从奔竞上下相遵。 既不*三宝由盛) 因机立仪三(谓时涉浇淳情分利钝。 致立教者开抑殊途。 或彼佛德高灭罪称最...

  • 释门归敬仪-唐-道宣主要内容讲的是什么?

    圣法乘时行斯谒敬。 所以广引诚教。 为信首之初宗。 庶有不惑于教喻) 济时护法二(谓季俗根钝非敬不弘。 故济时机综习惟远。 遂使相从奔竞上下相遵。 既不*三宝由盛) 因机立仪三(谓时涉浇淳情分利钝。 致立教者开抑殊途。 或彼佛德高灭罪称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