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讲述大学现状透视大学生态环境中最后主角的结局和内容如下:
众所周知,论文从投稿到发表还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短则半年,长则一年甚至更多。为了在三年学习期内完成任务,研究生们必须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第二年起,就开始投寄文章。在当前硕士、博士教育中,大多数硕士生、博士生第一年都在攻读公共课,几乎没进行什么科研,也就是说,他们是从第二学年开始介入研究的,而这个时候学校就要求他们撰写大量的文章。由于没有自己的研究成果,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是在写文章,而是在“编”文章。“编”好之后,为了让“论文”发表,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某高校MBA学员全班每人自掏腰包1500元,在某杂志上出了一期MBA纵论经济管理增刊;某学生请导师亲自出马,为稿件找婆家,不惜为文章的发表大肆请客送礼……如此这般,即使论文的数量上去了,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而且,这也正是一些硕士、博士论文存在抄袭问题的根源。 所谓适者生存。面对变化的教育对象、变化的教育需求,变,是惟一的选择。  
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
文/*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走向大众化,这不仅反映在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上,更重要的是,人们对高等教育的关注度大大*。教育吸引了众多的眼球,对于教育来说,这应该是一件好事。但是,就如“眼球经济”如果不注意其内核的建设,很容易转眼就成为泡沫经济,“眼球教育”也同样孕育着危机。
我国过去几年的高等教育发展,其焦点是外延规模的扩大,很多事例十分*人们的视神经,先是在教育产业化为主的观点支撑下,普通高等教育规模按每年30%的增速扩大,大多数高等学校在过去几年时间中,学生规模*了一倍甚至更多;接着是各类在国人看来新鲜的教育项目,诸如MPA、工程硕士、EMBA,接踵面市。具体到大学办学者身上,追求“眼球效益”的事例也不鲜见,为了近期的显示度,对论文数量、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的畸形追求在某些地方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本不应该出现“炒作”字眼的平静校园里,“作秀”也成了家常便饭。
教育需要理性的回归。在精英教育时代,人们对高等教育的关注,更多是外部的,是站在城外看城内的风景,只要能把子女送进大学门槛,就把风景放进了家中。如果基于这种“时代背景”,那么,教育规模的扩大、教育品种的*,就是最大的教育进步,就是最大程度*人们的教育需求,而且更多的受教育机会,促使教育更大程度地实现公平。但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任务,绝不是单纯地*教育资源那么简单。中国高等教育已经度过了其规模快速扩张期,而且这种扩张,已使高等教育的格局逐渐从精英时代走向大众时代。但是,我们应清醒地看到,这种快速扩张,也同时影响着教育质量的保证和提升。在大众教育时代,大学已不再是炫目的风景线,人们有了更多的教育选择权——选择接受适合自己的高质量教育的权利。面对选择,高等教育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正确定位,二是提高核心竞争力。每所居于不同层次的学校,从北大、清华这类名牌,到大批民办大学、高职高专,均面临这一问题。教育者应该做教育的事。
获取全面讲述大学现状透视大学生态环境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