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战士-胡适传的目录章节详细介绍

苗涵春2023年03月07日 22:48 阅读 (18) 仙侠小说目录

新文化战士-胡适传的详细目录和章节如下:

③ 《詹天佑先生年谱》,是凌鸿勋先生为纪念詹天佑诞生一百周年而编,1961年1月台北“中国工程师学会”出版。胡适的序,作于1960年11月19日,曾载台北《作品》第1卷第12期,同年12月1日出版。

⑨ 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一章“总论”中,说:

既然是作者,按文人惯例,就得有一个以至几个讲究的笔名和别号。胡适当时正读《老子》,读到第33章头几句:

虞善人疑心致疾 孙绍武正论祛迷写的是一个“破除迷信,开通民智”的故事。他尽量发挥他在家乡和上海学到的一点科学知识,大力攻击宗教迷信。如第八回,写书中主人公孙绍武谈他对“因果”的看法:

《真如岛》陆陆续续在旬报上连载,续至第11回便停止了,没有做完。这是胡适生平所作的惟一长篇小说,也是他的第一个未完成的“半部书”。

③ 《梁书》卷四十八“儒林”范缜本传,记范缜与萧子良论辩佛法因果。《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六亦记此事,文字稍有异同。参看第1章第5节注②。

⑥ 参看《胡适口述自传》第3章“放弃农科,转习哲学”一节。唐德刚译注,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4年3月出版。

④ 《秋柳》一诗见第2章第9节。此诗原载《竞业旬报》第33期,题为《秋柳并序》,署名溟游。后收入《尝试集》所附《去国集》,有1916年7月所作的跋,曰:

⑥ 《胡适口述自传》“第四章 青年期的政治训练”注9。唐德刚译注,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1年3月初版,第79页。

⑧ 汤晏的《胡适博士的学位的风波》,载《传记文学》第33卷第1期,并附录了唐德刚致《*》主编信《胡适乃真博士》。夏志清的《胡适博士学位考证》,载《传记文学》第33卷第5期。

⑩ 胡适一生所得荣誉博士学位,据胡颂平先生所作《适之先生的博士学位及其他》、《适之先生博士学位补遗》(载台北《传记文学》第2卷第3期及第3卷第2期),共35个,按年代先后排列如下:

在逐项解释这“六义”时,鼓吹“*平等之说”,并指出:“科学之兴,其功不在*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因而“当以科学与*并重”。*平等说,即是*。见《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1915年9月15日出版。

④ 蔡元培《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载《东方杂志》第31卷第1号,1934年1月1日出版。

⑥ 见《新青年》第6卷第1号,1919年1月15日出版。

⑨ 《“威权”》一诗,原载《新青年》第6卷第6号,篇末注“八年六月十一夜”。后《尝试集》增订四版,增“是夜陈独秀在北京被捕;半夜后,某报馆电话来,说日本东京有大罢工举动”的跋语。

⑦ 见《尝试集》,上海亚东图书馆,1920年3月初版;所引为该诗第3节。(三版注)

《新婚杂诗》共五首,原载《新青年》第4卷第4号,后收入《尝试集》初版;

② 易白沙的《孔子平议》上下,连载于《新青年》杂志第1卷第6号(1916年2月15日出版)及第2卷第1号(同年9月1日出版)。

④ 《贞操问题》发表在《新青年》第5卷第1号(1918年7月15日出版),后收入《胡适文存》卷四。下面所引北京、上海报载的烈妇烈女事均见胡适此文。

⑤ 《美国的妇人》载《新青年》第5卷第3号;《论贞操问题》,载《新青年》第6卷第4号;《论女子为*所污》系书信,当时未发表。后来三篇一并收入《胡适文存》卷四。(三版注)

⑥ 《建设》杂志第1卷第1号,1919年8月出版。

⑦ 张子曾因胡适的关系,在《新青年》第5卷第4号上发表《我的中国旧剧观》和《“脸谱”——“打把子”》(致记者的通信);又在《新潮》第1卷第4号上发表《生活独立》一文,均署张厚载。

① 陈独秀的《敬告青年》,载《青年杂志》创刊号;《欧洲文艺史谭》载同刊第1卷第3、4号。此处引文见《青年杂志》第1卷第4号“通讯”陈独秀答张永言信。

④ 见《新青年》第2卷第2号《通讯》,陈独秀复胡适的信。

⑤ 《文学改良刍议》,原载《新青年》第2卷第5号,后收入《胡适文存》卷一。此处引文见上海亚东图书馆1926年8月9版,第12~13页。

⑦ 《文学革命论》,原载《新青年》第2卷第6号,后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胡适编)。文章中说:

鲁迅《无声的中国》,载《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卷,第13页。

⑦ 钱玄同1917年7月2日致胡适信,载《新青年》第3卷第6号。

⑦ 见《我为什么要做白话诗》(《尝试集自序》),载《新青年》第6卷第5号;

⑧ 钱玄同《尝试集序》,作于1918年1月10日,载《新青年》第4卷第2号;收入两年后才出版的《尝试集》初版,增订4版删。

⑥ 胡适的这次讲演,由傅斯年记出,题为《论短篇小说》,连载于《北京大学日刊》1918年3月22至27日,约三千字,甚粗略。经作者修改,扩充近一倍,载《新青年》第4卷第5号;后收入《胡适文存》卷一。

1918年10月,胡适轮着编辑的《新青年》第5卷4号出版,提出戏剧改良问题,集中发表了一组关于戏剧改良的文章。计有:

④ 《新青年》“易卜生号”是1918年6月出版的第4卷第6号。《娜拉》全译载第一至三幕;《国民之敌》、《小爱友夫》均只译载一幕,后在第5卷续登完。

⑥ 《终身大事》,英文题作“The Greatest Event in Life”。随后译为中文,载《新青年》第6卷第3号;后收入《胡适文存》卷四。其创作和翻译过程,可参看该剧本的“序”和“跋”。

② 蔡元培的演说词,曾刊载于1919年12月8日《北京大学日刊》,今收入《蔡元培全集》第3卷。

⑩《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卷,第403~404页。

② 胡适的这封信,原附载于《新潮》第2卷第1号毛子水的《“驳新潮国故和科学的精神篇”订误》一文的后面;后收入《胡适文存》上海亚东图书馆1921年12月版,卷二,题为《论国故学——答毛子水》。

③ 《新思潮的意义》作于1919年11月1日,原载《新青年》第7卷第1号,同年12月1日出版;后收入《胡适文存》卷四。

③ 参看胡适的《科学的古史家崔述》,载《国学季刊》第1卷第2号。这篇文章的主要部分是年谱,只作到崔述43岁(1782,乾隆四十七年壬寅)止,后由赵贞信续完,载于顾颉刚编《崔东壁遗书》。

③ 《石头记索隐》,原载1916年《小说月报》第7卷第1至6期,后于1917年9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家业复起,殊不类茫茫白地,真成干净者矣。(《鲁迅全集》第9卷第237页)

此文原载上海《新月》杂志第1卷第1号,1928年3月10日出版;后收入《胡适文存三集》,上海亚东图书馆1930年9月初版。

②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见《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9卷,第325页。《中国小说史略》“第15篇 元明传来之讲史”,也引述过胡适的这一论断,见上书第147页。

③ 参看上书第9卷,第234~236页、336~338页。

⑩ 参看鲁迅1924年2月9日致胡适信,《鲁迅全集》第11卷,第423页;及鲁迅1924年2月9日、11日、16日,4月12日日记,同上书第14卷,第487、493页。

参看鲁迅1934年5月24日、29日、31日致杨霁云信,载《鲁迅全集》第12卷;及同年5月31日致增田涉信,载上书第13卷。

② 《胡适口述自传》(唐德刚译注)第9章有一个小标题,“问题与主义之争:我和*主义者冲突的第一回合”,见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1年3月初版,第195页。

⑤ 鲁迅:《扁》,见《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卷,第87页。

⑨ 参看郑*撰《王宠惠》,《*人物传》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8月版,第140~141页。

⑥ 《爱国运动与求学》,原载《现代评论》第2卷第39期,1925年9月5日出版;

*三年。愚违难东京。愤袁氏之*。谋执文字以为殳。爰约同人。创立杂志。仓卒无所得名。即曰甲寅。昭其岁也。(孤桐《大愚记》,载《甲寅》周刊第1卷第1号,1925年7月18日出版。)

⑦ 见1925年8月29日出版的《甲寅》周刊第1卷第7号所载《说》一文。

⑤ 《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原为日本《改造》月刊“中国特号”而作,中文稿载《现代评论》第4卷第83期,1926年7月10日出版;后收入《胡适文存三集》。引文见亚东3版卷一,第16~18页。

④ 参看《追念吴稚晖先生》,原载台北《自由中国》杂志第10卷第1期,1954年1月出版。后收入《胡适选集》“人物”册,台北文星书店1966年6月出版。引文见该书第167~168页。

⑥ 此语出于胡适《追悼志摩》一文,载《新月》杂志第4卷第1期“志摩纪念号”。

③ 参看杨亮功所作《胡适之先生与中国公学》,载台北《传记文学》第2卷第3期。

① 《*与约法》载《新月》杂志第2卷第2号;后收入《*论集》,上海新月书店1930年2月出版。本则引文未注出处者均见此文。

⑤ 《“*与约法”的讨论》(胡适答诸青来),载《新月》杂志第2卷第4号;

⑥ 《我们什么时候才可有宪法?》原载《新月》杂志第2卷第4号;见《*论集》第30~31页。

⑦ 罗隆基《论*》,原载《新月》杂志第2卷第5号;见《*论集》第51页。

⑧ 《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原载《新月》杂志第2卷第6、7号合刊,见《*论集》第124页。

⑨ 罗隆基《告*言论自由者》,原载《新月》杂志第2卷第6、7号合刊;见《*论集》第113页。

⑩ 梁实秋《论思想统一》,原载《新月》杂志第2卷第3号;后收入《*论集》。

《知难,行亦不易》一文有副标题“孙中山先生的‘行易知难说’述评”,原载《吴淞月刊》,《新月》杂志第2卷第4号转载,后收入《*论集》第145~168页。

还是由胡适先出马。大家公推他来写这篇引论。于是,由胡适起草,经大家讨论,在《新月》第2卷10号上发表了《我们走那条路》一篇皇皇大文。②这头一炮放得颇为奇特,放出了一个“五鬼乱中华”的奇论!胡适写道:

④ 载《新月》第3卷第1期,后收入《胡适论学近著》第1集,作为《我们走那条路》一文的“附录二”。

日方所提的五项原则,是1931年10月19日日本*通告我国驻日公使提出的;同年12月26日,日本*发表长篇声明书,其中第四节又重提这五项原则为中日直接交涉的先决原则,其文如下:

⑦ 参看本书第3章第12节。

② 该文作于1929年11月29日,原载《新月》第2卷第6、7号合刊;后收入《*论集》,上海新月书店1930年2月出版。

⑦ 参看鲁迅1934年7月29日致曹聚仁信,同年8月3日致徐懋庸信,见《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2卷,第495~496页、500页。

⑧ 参看鲁迅《答曹聚仁先生信》及《门外文谈》(十一),载《鲁迅全集》第6卷,第76~78页、101~102页。

③ 吴虞《致陈独秀》,载《新青年》第2卷第5号,1917年2月1日出版。(三版注)

⑧ 参看《胡适口述自传》(唐德刚译注)第12章的“并不要打倒孔家店”一节,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58~263页。

④ 参看《爱国运动与求学》,原载《现代评论》第2卷第39期,1925年9月5日出版;后收入《胡适文存三集》,上海亚东图书馆1931年6月3版,卷九,第1145~1153页。

胡适的诗乃是和胡健中的。见《传记文学》第28卷第5期。

一书第9章“低调俱乐部”。

② 这篇演说,载《远东杂志》第1卷第1期(The Far Eastern Magazine , N1.),有郭博信先生译文。转引自胡颂平编《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第5册,第1619页。

此信未见,引自王世杰在台北传记文学社“每月人物专题座谈会”上的发言《胡先生的政治人格与政治见解》,载台北《传记文学》第28卷第5期。

⑧ 胡适在上海文教界欢迎会上的讲辞,载7月21日《申报》;又载南京《教育通讯》复刊第1卷第11期。

① 参看唐德刚《回忆胡适之先生与口述历史》,载台北《传记文学》第31卷第2期。

本文台北《*》译文题为《史达林征服世界战略下的中国》,连载于1950年10月19日至21日;另有云轴译、毛子水校的译文,载台北《自由中国》第3卷第10期。(三版注)

胡适在这次会议开始时的演词,曾刊载于*各报。此处是根据台北《畅流》半月刊第9卷第2期载罗敦伟作《胡适之先生新五四精神》一文所记抄出。

① 这是雷震解释胡适的《“自由中国”的宗旨》的话,见他所作《创刊“自由中国”的宗旨》一文,载台北《自由中国》半月刊第16卷第6期,1957年3月16日出版。

④ 此信写于1951年8月11日,载《自由中国》第5卷第5期,同年9月1日出版。

⑦ 此文作于1956年10月21日,载《自由中国》第15卷第9期,同年11月5日出版。

⑩ 胡适的这次演说,由杨欣泉记录,载《自由中国》第18卷第11期,1958年6月5日出版。

此处引文,转引自文德《雷震、胡适、中国*党》一文,载《八十年代》第1卷第3期,1979年8月出版。又上文雷震判刑14年(原作10年),系根据《胡适的日记》手稿本第18册1960年11月18日所记改。

③ 杨树人先生当时任台北*研究院秘书和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执行秘书;他所写《回忆一颗大星的陨落——记胡适之先生最后的三年》,载台北《文星》杂志第13卷第4期(总76期),1964年2月1日出版。

参看《容忍与自由》(《自由中国》十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原载《自由中国》第21卷第11期;后收入《胡适选集》“演说”册,台北文星书店1966年6月出版。

胡虚一译《*政治底两种观念》一文的译后记,载台北《*》第12卷第6期,1962年3月16日出版。译文题下有副标题:“敬悼胡适之先生”。

由此可见他已经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健康已成问题了。见李书华作《胡适之先生生平及其贡献》,载台北《大陆杂志》第24卷第10期。

② 胡适的这次演说,有自写的英文稿,未见。当时*各报的译文,未经胡氏校阅,难免挂漏和歧异。后经徐高阮译为中文,经胡适校过,载台北《文星》杂志第9卷第2期,1961年12月出版。

③ 见徐复观的《中国人的耻辱,东方人的耻辱》一文,载香港《*评论》第12卷第24期。

④ 李敖的《播种者胡适》,载台北《文星》杂志第9卷第3期,1962年1月出版;

⑧ *的《谁是新文化的播种者》,载台北《政治评论》第7卷第10期,1962年1月25日出版。郑学稼的《小心求证“播种者胡适”的大胆假设》,载台北《文星》杂志第9卷第4期,1962年2月1日出版。

参看吴大猷先生1962年2月24日在台北中研院欢迎院士会中的讲词及后记,载台北《新时代》杂志第2卷第3期;讲词题为“胡适之先生和中国科学的发展”,系该刊编者加上的。

获取新文化战士-胡适传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

原文链接:https://www.maizis.com/c-xx01/p-220312190349507

以上内容来自麦子文档原创整理,如有问题,请发送邮件致客服进行反馈!

相关文章

  • 新文化战士-胡适传小说txt下载

    新文化战士-胡适传下载文件格式为txt格式,文件大小约:572.47KB,原著作者是佚名,新文化战士-胡适传主要讲述的内容为:关于胡传的生平行状,笔者多根据张经甫(焕纶)先生代撰的《胡铁花先生家传》(胡适于1951年1月19日整理,“稍有增节,但无大改动”,刊于台北*省文献委员会印行的《*纪录两种》为“代序”;李敖《胡适评传》,台北远景出版社1979年9月三版第2...

  • 新文化战士-胡适传的名言名句(经典语录)

    一只大铁锅,口径差不多有二,热腾腾的端上了桌,里面还在滚沸,一层鸡,一层鸭,一层肉,点缀着一些蛋皮饺,紧底下是萝卜白菜。所谓徽州锅,并不是徽州人普遍食用的,乃是我们绩溪县岭北乡的居民最常见食物。凡是遇着节日,请客,婚姻喜庆,一般都是吃锅。它

  • 新文化战士-胡适传的结局是什么?(主角最后怎么了)

    (2)诗歌派,劳干是也;(3)行动派,某校长夫人是也;骂胡的人中也有三派,(4)叫骂派,徐复观是也;(5)栽赃派,《胡适与国运》作者是也;(6)翻案派,本文所拟答复的两位先生是也。”(按,指叶青[任卓宣]与郑学稼)载台北《文星》杂志第9卷第5期,1962年3月出版。

  • 新文化战士-胡适传主要内容讲的是什么?

    关于胡传的生平行状,笔者多根据张经甫(焕纶)先生代撰的《胡铁花先生家传》(胡适于1951年1月19日整理,“稍有增节,但无大改动”,刊于台北*省文献委员会印行的《*纪录两种》为“代序”;李敖《胡适评传》,台北远景出版社1979年9月三版第24至30页附录全文),胡近仁(祥木)所撰《诰授通议大夫赏戴花翎江苏候补知府前*台东直隶州知州铁花胡公家传》(载《上川明经胡氏宗谱》,绩溪县文化局藏)。

  • 新文化战士-胡适传的目录章节详细介绍

    ③《詹天佑先生年谱》,是凌鸿勋先生为纪念詹天佑诞生一百周年而编,1961年1月台北“中国工程师学会”出版。胡适的序,作于1960年11月19日,曾载台北《作品》第1卷第12期,同年12月1日出版。 ⑨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一

  • 战士的结局是什么?(主角最后怎么了)

    刘:十分满意。生活状态无非就是物质和精神什么的,我是一个对物质生活没有太多奢求的人,不冷不饿就满足了。物质不是最重要的,对于从事写作的人来说,精神上要有野心,但物质上要知足。物质欲望的诱惑是强大并且无限的,一定要具备抵制这种诱惑的能力。斯宾诺沙为了写作《伦理学》,曾经在异国他乡隐姓埋名数十载,以磨眼镜片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