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缘起的名言名句(经典语录)

别听琴2023年11月18日 08:06 阅读 (27) 言情小说名言语录

观察缘起中的名言名句及经典语录如下:

1、於以前的業有的癡為無明,努力為行,欲求為愛,接近為取,思為有,這些於以前的業有的五法是今生結生的諸緣。」

2、過去只有緣及緣生法,未來與現在也只有緣及緣生法」

3、阿難!此緣起法甚深,有甚深相。阿難!因不隨覺、不通達此法,有情,如絲鏤纏結;如織巢鳥的巢;如文邪草;如燈心草;故不能出離惡生、惡趣、地獄及輪迴」

4、佛陀!雖然說緣起甚深,但是以我的智慧,卻覺得很容易、清楚。」

5、Banasina samadhipavarasilayam sunisitena , bhava cakkam apadaletva, asanivicakkam iva niccanimmathanam, samsara bhayam atito , na koci supinantareyyatthi.(Vi*, XVII, 314) 「甚至在殊勝的定石上磨利了的智劍亦難擊破有輪;如雷電之輪而常摧碎於人的輪迴的怖畏,即使在夢中也沒有誰能超越。」

6、過去有五因,今世有五果;今世有五因,未來有五果。」

7、奔走於第一義不存在的男、女等之中,而不奔走於第一義存在的蘊等之中,故為無明。」

8、為什麼『有』(bhava)生起?由於取的原故」

9、由於無明,色生起。無明是因,色蘊是果。由於愛,色生起。愛是因,色蘊是果。由於取,色生起。取是因,色蘊是果。由於行,色生起。行是因,色蘊是果。由於業,色生起。業是因,色蘊是果。」

10、過去有五因,現在有五果;現在有五因,未來有五果」

11、男人需要工作而沒有時間禪修,不如成為女人」

12、諸比丘!若無思量,無企劃,然有隨念。此成為識住之所緣」

13、此中,『無明緣行,行緣識』。如由種子的發芽等的狀態成為樹木的狀態,相續不斷,名為『一性』」

14、正見者,由於覺悟因果的連結相續不斷,捨斷見」

15、邪見者,由於執因果的連結相續不斷為一性,取常見」

16、邪見者,於似乎是破壞的相續之一相續,執為異性,故取斷見」

17、無有『於無明,行必須由我令生起。於行,識必須由我令生起。……』如是等之加行為『無加行』」

18、邪見者,由於不覺知無明的因性是由其自性而作為決定的法則,故執取無作見」

19、只由無明等因而生起行等,如從牛乳等而成酪等,不由其他而成,是為『法如性』」

20、正見者,由於覺悟隨順緣而有果,故斷無因見及無作見」

21、邪見者,由於不覺悟隨順緣而起果,以為可從任何事物生起任何事物,取無因見及決定論」

22、『眼』。以應與色接觸的種淨為相,或以欲見因緣的業等起的種淨為相」

获取观察缘起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

原文链接:https://www.maizis.com/c-xx01/p-220318230322407

以上内容来自麦子文档原创整理,如有问题,请发送邮件致客服进行反馈!

相关文章

  • 观察缘起的名言名句(经典语录)

    於以前的業有的癡為無明,努力為行,欲求為愛,接近為取,思為有,這些於以前的業有的五法是今生結生的諸緣。過去只有緣及緣生法,未來與現在也只有緣及緣生法阿難!此緣起法甚深,有甚深相。阿難!因不隨覺、不通達此法,有情,如絲鏤纏結;如織巢鳥的巢;如

  • 观察缘起主要内容讲的是什么?

    《無礙解道》第五頁說:Purimakammabhava*im moho avijja , ayuhana savkhara, nikanti tanha , upagamana m upadanam , cetana bhavo ; ime pabca dhamma purimakammabhava*im idha patisandhiya paccaya。

  • 观察缘起小说txt下载

    观察缘起下载文件格式为txt格式,文件大小约:61.17KB,原著作者是佚名,观察缘起主要讲述的内容为:《無礙解道》第五頁說:Purimakammabhava*im moho avijja , ayuhana savkhara, nikanti tanha , upagamana m upadanam , cetana bhavo ; ime...

  • 观察缘起的结局是什么?(主角最后怎么了)

    只有能夠一而再地多次觀察,那麼這二智才成就。這二智是連接的智。如果說到相、味、現起、近因,則較易於瞭解。現在已經證得名色區別智及緣攝取智,接著您應該做什麼呢?接著您轉修毘婆舍那如思惟智及生滅智。如上所說,這兩種智是隨覺智,所以這樣還不夠。《清淨道論》第二冊,第二二二頁(緬文版)說:Lakkhana rasadivasena pariggahetabba. 意思是說以相、味、現起及近因的方法觀察名及色。這也同樣述於《相應部》的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