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南北朝地论师的判教思想中最后主角的结局和内容如下:
(《续高僧传》卷七《道宠传》)
这里四宗五宗,即指判教说。上图所列“六宗”,则可视为“五宗”分支。[4]则四宗五宗,不但是对南北二道不同判教的概括,而且道宣还明确指出,这也就是对南北二道思想分歧的归纳。其分歧的焦点,即在佛性“当有”还是佛性“现有”的问题上。
2地论南北道在佛性问题上的分歧
吉藏曾就地论南北二道的分歧问题论曰:
佛性有二种:一是理性,二是行性。理非物造,故言本有;行借修成,故言始有。(《大乘玄论》卷三)
他指出,南北二道“是非诤竞”,原因在于:
若执本有,则非始有;若执始有,则非本有。各执一文,不得会通经义。(同上)
佛性“现有”,或称“本有”、“理佛性”,佛性“当有”,或称“始有”、“行佛性”。对佛性问题的这个不同看法,是南北朝涅?学争论的重大问题,各个不同学派,几乎都深刻涉入。本有,即众生本具佛性,终必成佛。竺道生众生有性论,即属本有论。始有,即“可能会有”之义,佛经中常以牝马不索驹价,乳本非酪,麻不是油等比喻,说当始义;就是说,牝马可能怀驹,乳可能出酪,麻可能炼油,但现在尚没有。净影慧远说,始有谓:“直明佛性当有现无。”(《大般涅?经义记》卷十七)当然,按始有(当有)说,就可能得出“一分无性”思想。
再进一步说,本有说是从“因”的方面说佛性,因此这个佛性主要是指理佛性,换句话说,主要偏重从理性思辩,是从强调主体意识角度,认识佛性问题。始有说是从“果”的方面说佛性,因此这个佛性主要是指行佛性,换句话说,主要偏重从宗教实践,从强调修持结果、观照对象角度,或曰从主客比较角度,主客二元角度,认识佛性问题。
地论南道的慧光判教,判释《涅?》、《华严》同为最高,与北道将《华严》判在《涅?》之上相比,实际上反映出,南道是持“真性缘起”,即更强调“三界唯是一心作”的理性主义立场,是突出主体意识、义理思辩的一种倾向。北道则更强调《华严经》中的“法界缘起”思想,较偏重实践,也就说,是认为除了内心缘起之外,也要注重外界万法缘起的倾向。二者差别,确实存在。后来,净影慧远用《起信论》会通《十地论》,就一下模糊了这种差别。这可能就是后来人们总是搞不清二道分歧,到底焦点何在的原因吧?
获取论南北朝地论师的判教思想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