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美国的高等教育理念-培养精英中最后主角的结局和内容如下:
结果,两天后,他被停职停薪一周,罪名是他的言论“对那些在种族、宗教和家庭上与以色列有关联的同事造成了威胁”。然而,他的电邮中未提任何同事的名字,他只是觉得那个发给他的电邮是邀请他参加讨论。最后,通过工会的努力,他把丢掉的工资都要了回来,结局还算不坏。
这两个事例引发了一个更深入的问题:是谁在*论自由?是如今当道的*?还是过去活跃异常的左派?什么叫“侮辱性语言”、“威胁性语言”?右翼杂志《国家评论》(National Review)的斯坦利?科特茨(Stanley Kurtz)声称,当今的言论控制完全是左翼的遗产。正是那些左翼,在当年女权主义、反种族歧视等抗议运动中,逐渐发展起来一套“政治正确”的言论尺度。你要说黑人笨,对黑人而言就是“侮辱性语言”,你要说某某文化具有侵犯性,那么对于从那一文化中来的人,就是一种“威胁性语言”。于是,讲话不能有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年龄歧视或什么别的歧视。于是,要立法限制异端邪说,造成了国家有权管老百姓说什么话的局面。如今*正是基于这一遗产,利用左派创建的游戏规则,以不得侮辱别人的感情为借口,打压“不同政见”。
当然,以左压右的事也不是没有。在加州的另一所大学,Orange Coast College,政治学教授肯?赫尔森(Ken Hearison)遭到带薪停职的处罚,原因是在9月中旬的一堂课上,他与*学生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学生告他对*学生有偏见,无端指控这些学生支持*。赫尔森辩称他不过是想激发课堂讨论,让大家澄清那些一方面谴责“9?11”,一方面又支持哈马斯的中东*是不是采用了双重标准。后来赫尔森虽被证明无辜,但学校未经任何调查程序就把他送回家,成为极左政策严重侵犯学术自由的一例。
不过,纽约城市大学的芭芭拉?波文(Barbara Bowen)教授坚决反对所谓左派制造不宽容的言论尺度的指责。她所在的纽约城市大学的教授就“9?11”举行了几次讨论会,会上反省了美国的对外政策,结果引来外界激烈的批评。《纽约邮报》刊登大标题:“一向是令人骄傲的校园如今成了培养白痴的沃土。”波文教授指出:“纽约大学、普林斯顿、哥伦比亚等同一地区的学校都举办了这样的讨论会,并未招致这样恶毒的攻击。其中的奥妙是,我们学校的学生来源于劳工阶级、*、有色人种。我们的社会上有这么一种意见,认为这样的学生不应该像精英大学里的学生一样接触广泛的、不同的意见。这就是种族歧视、阶级歧视。这种歧视就应时时受到批判。”事实上,美国社会也有一种等级观念,只是未曾明言而已。美国没有明文规定,却有社会的潜意识。我的一位社会学教授曾提醒我:不要总觉得美国文化就是鼓励个性,鼓励不同观点,那是常青藤盟校的象牙塔。一般的美国社会,给人的压力就是要与别人一样,不要标新立异。只有一小部分人,才有以与众不同为骄傲的特权。
获取读懂美国的高等教育理念-培养精英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