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主要内容讲的是什么?

伍访丝 2023年12月15日 08:03 阅读 (10) 言情小说主要内容

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摘要

论中说:“一由佛土自身相好无边音声无见顶相自在,由转色蕴依故;二由无罪无量广大乐住自在,由转受蕴依故;三由辩说一切名身句身文身自在,由转想蕴依故;四由现代变易引摄大众引摄白法自在,由转行蕴依故;五由圆镜、平等、观察、成所作智自在,由转识蕴依故。”

主要讲的人物和事物

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主要讲的人物和事物有:唯识学的、佛教、的转、唯识、无漏、种子、转识、转识成智、无漏种、大正藏、唯识学、无漏种子、智的。

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是什么类型的小说?

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的小说类型是言情小说主要内容。

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的作者是谁?

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的作者是:魏德东。

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部分内容免费阅读

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主要内容讲的是:

注:《华严宗哲学》上册,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5月第4版,第438页。

“唯识学最后的目的在转识成智,所以不是唯识学而是唯智学。”

注:《华严宗哲学》上册,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5月第4版,第439页。

这是真知灼见,一语道破唯识学的真谛。

唯识而不拘囿于识,根本原因在于,唯识学的终极目的,不是建构理论体系,而是通过唯识思想的确立,引导众生解脱成佛。

唯识学的成佛途径就是转识成智:转舍世俗的心识,成就超越的智慧。

这是唯识学的终极关怀,是唯识的实现,也是唯识的超越。

本文拟全面分析佛教唯识学转识成智的必要性、条件及内容,并简评其理论得失。

一、转识成智的必要性

“转识成智”的必要性,是由佛教对“识”与“智”的理解决定的。

在佛教中,“识”与“智”既是认识论范畴,又有价值论意义,既含假真,亦带染净,这是与今天一般的认识理论迥然不同的。

在定位上,“识”与“智”分属有漏界和无漏界,前者虚假染污,后者真实纯净。

就认识而言,只有去假得真,才能确定正确的认识;就实践而言,必须舍染归净,方可赢得人生的解脱。

在梵文中,“识”写作vijnāna,本义是了别。

字首vi的意思是分析、分割,动词词根jnā是知、了,两者合成,表示通过对事物的分解、分析而产生认知。

这也就是我们日常的认识。

《成唯识论》卷2说“了别即是识之见分”注:《大正藏》第31卷,第10页下。

盖属此义。

在唯识学中,“识”的最大特色是它的能变功能。

所谓能变,指识不仅是认识能力,不仅是能了别,而且它还变现认识对象,转出所了别。

内在的心识与外在的对象,都从属于识。

识变的终极依据是蕴含善恶一切法种子的阿赖耶识,此识是能变的本体。

种子凝聚万法,呈潜在状态;万法体现种子,是种子的现行。

获取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

原文链接:https://www.maizis.com/c-xx01/p-220318230304168

以上内容来自麦子文档原创整理,如有问题,请发送邮件致客服进行反馈!

相关文章

  • 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的名言名句(经典语录)

    假使你讲唯识而执著识,认为识是真实,这可以说是一个根本错误的思想,永远不能解决问题。由烦恼障障大涅pán@①,流转生死;由所知障障大菩提,不悟大觉。彼生灭者是识,不生不灭者是智;复次,堕相、无相,及堕有无种种相因是识,超有无相是智;复次,长

  • 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的目录章节详细介绍

    转识成智属于修习位。此位的所证是涅pán@①与菩提无上觉),被称作“二转依果”,其内容即究竟位的相状,是唯识学的终极追求。“前修习位所得转依,应知即是究竟位相。此谓此前二转依果,即是究竟无漏界摄。”注:《大正藏》第31卷,第57页上。)菩提觉悟的内容就是四智,“由圣道力断彼障故,令从种起名得菩提。起已相续,穷未来际,此即四智相应心品。”注:《大正藏》第31卷,第56页上。)断烦恼障证得涅pán@①,断所知障证得四智,前者着眼生命境界,后者倚重认知智慧。涅pán@①是菩提之境,菩提显涅pán@①之慧,两者体

  • 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小说txt下载

    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下载文件格式为txt格式,文件大小约:22.36KB,原著作者是魏德东,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主要讲述的内容为:论中说:“一由佛土自身相好无边音声无见顶相自在,由转色蕴依故;二由无罪无量广大乐住自在,由转受蕴依故;三由辩说一切名身句身文身自在,由转想蕴依故;四由现代变易引摄大众引摄白法自在,由转行蕴依故;五由圆镜、平等、观察、成所作智自在,由转识蕴依...

  • 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主要内容讲的是什么?

    论中说:“一由佛土自身相好无边音声无见顶相自在,由转色蕴依故;二由无罪无量广大乐住自在,由转受蕴依故;三由辩说一切名身句身文身自在,由转想蕴依故;四由现代变易引摄大众引摄白法自在,由转行蕴依故;五由圆镜、平等、观察、成所作智自在,由转识蕴依故。”

  • 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的结局是什么?(主角最后怎么了)

    《成唯识论》的观点与《大乘庄严经论》完全相同,认为:“平等性智相应心品,谓此心品观一切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大慈悲等恒共相应,随诸有情所乐示现,受用身土影像差别。妙观察智不共所依,无住涅pán@①之所建立,一味相续穷未来际。”注:《大正藏》第31卷,第56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