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论-传统良知的社会转化的详细目录和章节如下:
第一章 恻 隐………………………………………………(…64)
第二章 仁 爱………………………………………………(…120)
第三章 诚 信………………………………………………(…159)
第四章 忠 恕………………………………………………(…19)
第五章 敬 义………………………………………………(…241)
第六章 明 理………………………………………………(…290)
第七章 生 生………………………………………………(…335)
第八章 为 为………………………………………………(…369)
本世纪初,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士在《哲学心理学与科b学方法杂志》(1904)第一卷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意识”存在吗?
贝多芬在自己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写到:“发自内心才能进入内心!”在道德上,西方人也很重视良心对于行为的具有根源意义的重要性,如《新约路加福音》第六章:“好树不结坏果子,坏b树也不结好果子。
⑤《义务论》第1卷第137页,转引自梯利《伦理学概论》第37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第619页,科学出版社190年版。
第一章 恻 隐
第一章 恻 隐56
第一章 恻 隐76
第一章 恻 隐96
第一章 恻 隐17
第一章 恻 隐37
第一章 恻 隐57
第一章 恻 隐77
第一章 恻 隐97
第一章 恻 隐18
第一章 恻 隐38
第一章 恻 隐58
第一章 恻 隐78
第一章 恻 隐98
第一章 恻 隐19
第一章 恻 隐39
第一章 恻 隐59
第一章 恻 隐79
第一章 恻 论 99
第一章 恻 论 101
第一章 恻 论 301
第一章 恻 论 501
第一章 恻 论 701
第一章 恻 论 901
第一章 恻 论 11
第一章 恻 论 31
第一章 恻 论 51
第一章 恻 论 71
第一章 恻 论 91
第二章 仁 爱
第二章 仁 爱 121
第二章 仁 爱 321
第二章 仁 爱 521
第二章 仁 爱 721
第二章 仁 爱 921
第二章 仁 爱 131
第二章 仁 爱 331
第二章 仁 爱 531
第二章 仁 爱 731
第二章 仁 爱 931
第二章 仁 爱 141
第二章 仁 爱 341
第二章 仁 爱 541
谭嗣同在其《仁学》下篇第三十五节中写道:
第二章 仁 爱 741
第二章 仁 爱 941
第二章 仁 爱 151
第二章 仁 爱 351
第二章 仁 爱 551
第二章 仁 爱 751
第三章 诚 信
但它们并没有明确告诉我们应当怎样去做,它们还不是直接义务的命令,所以我们想在第三章和第四章中,探讨作为良心重要内容的两种内在品质,这两种品质一是诚信,二是忠恕。
第三章 诚 信 161
第三章 诚 信 361
第三章 诚 信 561
第三章 诚 信 761
第三章 诚 信 961
第三章 诚 信 171
第三章 诚 信 371
第三章 诚 信 571
n e至于“信”是不是义,在《二程遗书》第九卷中程子明确地说:“信非义也,以其言可覆也,故曰近义。”
第三章 诚 信 771
第三章 诚 信 971
第三章 诚 信 181
第三章 诚 信 381
第三章 诚 信 581
第三章 诚 信 781
第三章 诚 信 981
第三章 诚 信 191
第三章 诚 信 391
第三章 诚 信 591
第三章 诚 信 791
第四章 忠 恕
第四章 忠 恕 102
第四章 忠 恕 302
第四章 忠 恕 502
第四章 忠 恕 702
第四章 忠 恕 902
第四章 忠 恕 112
第四章 忠 恕 312
第四章 忠 恕 512
第四章 忠 恕 712
第四章 忠 恕 912
第四章 忠 恕 12
第四章 忠 恕 32
第四章 忠 恕 52
第四章 忠 恕 72
第四章 忠 恕 92
第四章 忠 恕 132
第四章 忠 恕 332
第四章 忠 恕 532
第四章 忠 恕 732
第四章 忠 恕 932
b⑧ 《约翰福音》第八章。
c h《马太福音》第7章。
第五章 敬 义
第五章 敬 义 342
第五章 敬 义 542
第五章 敬 义 742
第五章 敬 义 942
第五章 敬 义 152
第五章 敬 义 352
第五章 敬 义 552
第五章 敬 义 752
第五章 敬 义 952
第五章 敬 义 162
第五章 敬 义 362
第五章 敬 义 562
第五章 敬 义 762
第五章 敬 义 962
第五章 敬 义 172
第五章 敬 义 372
第五章 敬 义 572
第五章 敬 义 772
第五章 敬 义 972
第五章 敬 义 182
第五章 敬 义 382
第五章 敬 义 582
第五章 敬 义 782
第五章 敬 义 982
第六章 明 理
第六章 明 理 192
第六章 明 理 392
第六章 明 理 592
第六章 明 理 792
第六章 明 理 992
第六章 明 理 103
第六章 明 理 303
第六章 明 理 503
第六章 明 理 703
第六章 明 理 903
第六章 明 理 113
第七章 生 生
第七章 生 生 513
第七章 生 生 713
第七章 生 生 913
第七章 生 生 123
这是一般情形,但有时更高、更紧迫的义务也可能打破这种状况,使我必须优先关注离我关系较远的人,这一点我们在第二章讨论*之爱与博爱时亦有所论述。
第七章 生 生 323
第七章 生 生 523
第七章 生 生 723
第七章 生 生 923
第七章 生 生 13
第七章 生 生 33
转引自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第365页,科学出版社190年版。
第七章 生 生
第七章 生 生 73
第七章 生 生 93
第七章 生 生 143
第七章 生 生 343
第七章 生 生 543
第七章 生 生 743
我们在第一章中提到了《诗经》里丰富流淌的恻隐之情,在这种恻隐之情的后面,也正隐藏着这样一种把生命视为最优先、最重要的价值的观念。
第七章 生 生 943
第七章 生 生 153
第七章 生 生 353
第七章 生 生 553
第七章 生 生 753
第七章 生 生 953
第七章 生 生 163
第七章 生 生 363
第七章 生 生 563
第七章 生 生 763
第八章 为 为
第八章 为 为 173
第八章 为 为 373
第八章 为 为 573
第八章 为 为 773
第八章 为 为 973
第八章 为 为 183
例如,在《道德经》第20章中,我们可以发现一种深深的孤独感cd,如果太史公说他最后出关“莫知其所终”的话可信,这大概是他出关隐遁的一个原因。
第八章 为 为 383
第八章 为 为 583
第八章 为 为 783
系辞上第10章:“子曰:‘夫易何为者也?
第12章:“乾坤其易之蕴邪?
“出处”一语源于《易系辞上》第8章:“子曰:‘君子b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第八章 为 为 983
第八章 为 为 193
第八章 为 为 393
第八章 为 为 593
第八章 为 为 793
第八章 为 为 993
第八章 为 为 104
第八章 为 为 304
第八章 为 为 504
《道德经》第20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清代学术概论》第3节)。
(罗尔斯对其方法的讨论,可参见拙译《正义论》第一章第4、9节,第三章第20节以及第九章第87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年版)
,而在于他的方法(“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不能提供改变世界的迫切要求,不能提供对中国社会的全面判断(《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第八节)。
读者只要稍微看一看第五章和第六章,就会发现我所说的“敬义”与“明理”与宋儒所说的“敬义”与“明理”离得有多远。
获取良心论-传统良知的社会转化的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